小智老师
回复
菠萝
05月08日
在公司没有业务的情况下,绩效工资的计算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也可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则。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处理方式和建议:
---
一、绩效工资的计算原则
1. 与公司发展阶段匹配
公司没有业务,可能处于初创期或业务停滞期,此时绩效工资的设计应以“激励员工积极准备”为核心,而不是单纯依赖业务成果。
2. 灵活性与合理性
绩效工资可以与员工的工作态度、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公司未来发展潜力挂钩,避免“一刀切”或完全发放。
3. 合规性
绩效工资的发放规则应明确写入劳动合同或公司制度,避免未来引发劳动纠纷。
---
二、具体操作建议
# 1. 按固定比例发放绩效工资
- 如果公司暂时没有业务,但员工仍在正常履行岗位职责,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绩效工资。
- 示例:
- 基本工资:8000元(计入社保基数)。
- 绩效工资:12000元(按50%发放,即6000元)。
- 实发工资:8000 + 6000 = 14000元。
- 优点:简单易行,员工收入相对稳定。
- 缺点:可能缺乏激励性,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调整比例。
# 2. 与岗位职责完成情况挂钩
- 即使没有业务,员工仍需完成岗位职责(如日常管理、客户维护、学习培训等),可以根据岗位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绩效。
- 示例:
- 设定绩效考核指标,如出勤率、工作任务完成率、培训参与度等。
- 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优秀者可全额发放,合格者按80%发放,不合格者酌情扣减。
- 优点:体现公平性,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 缺点:需要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增加管理成本。
# 3. 与公司未来发展潜力挂钩
- 如果公司处于初创期,可以设置“虚拟股权”或“未来收益分成”机制,将绩效工资与公司未来业绩挂钩。
- 示例:
- 绩效工资暂按50%发放,剩余部分作为“虚拟股权”,待公司未来有盈利时再兑现。
- 或者设定未来业绩目标,达到目标后补发绩效工资。
- 优点:增强员工的长期归属感,降低当前资金压力。
- 缺点:需要员工对公司未来有信心,否则可能影响积极性。
# 4. 暂停发放绩效工资
- 如果公司完全没有业务,且员工工作量较少,可以暂停发放绩效工资,仅发放基本工资。
- 示例:
- 基本工资:8000元(计入社保基数)。
- 绩效工资:12000元(暂停发放)。
- 实发工资:8000元。
- 优点:降低公司成本,简单直接。
- 缺点:可能影响员工士气,需提前与员工沟通并获得理解。
---
三、注意事项
1. 明确合同约定
- 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绩效工资的发放条件,公司应尽量遵守,避免违约风险。
- 如果需要调整绩效工资规则,应与员工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补充协议。
2. 与员工充分沟通
-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应与员工充分沟通,说明公司的现状和绩效工资的调整原因,获得员工的理解。
- 如果员工对绩效工资调整有异议,可以通过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协商解决。
3. 保留证据
-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应保留相关文件(如绩效考核制度、工资结构调整通知、员工签字确认的协议等),以备未来争议时使用。
4. 税务和社保合规
- 即使绩效工资暂停发放,基本工资部分仍应按照合同约定足额发放,并依法缴纳社保和个税。
- 如果绩效工资与基本工资合并发放,应全额申报个税,避免税务风险。
---
四、总结
在公司没有业务的情况下,绩效工资的计算应兼顾合规性、合理性和
杨阳老师
回复
小**师
04月22日
别客气,会计工作就是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学习和调整,以后要是还有啥疑问,随时来问我。不管是账务处理还是税务上的事儿,都可以跟我探讨,我希望能帮到你,让你在会计这行儿越走越顺。
杨阳老师
回复
小**师
04月22日
哎呀,我刚刚没注意到你这个细节,你1月份实际支付的时候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当发生费用但没有发票时,你先暂估入账,借:管理费用 - [具体费用明细] 2000,贷:应付账款 - 暂估应付 2000。
然后实际支付款项的时候,借:应付账款 - 暂估应付 2000,贷:银行存款 2000。
之前给你说的那个方法不太准确,实在是不好意思啊。现在发票到了,如果发票金额和暂估金额一致,那就不用额外做分录了,把发票附在凭证后面就行。要是发票金额不一样,就像我刚才给你说的,先冲销原暂估分录,再按发票金额做正确的分录。会计这工作啊,每个细节都很重要,一定要把账目处理得清清楚楚的,这样才不会出问题。
小智老师
回复
菠萝
05月08日
在处理总经理工资和社保基数的问题时,既要符合会计处理和税务申报的规范,又要确保社保基数的合理性。以下是具体的操作建议:
---
一、工资表怎么做?
1. 工资结构设计
总经理的工资可以设置为“基本工资 + 绩效工资”的模式,这样既能体现工资的合理性,又便于灵活调整。
- 基本工资:可以设置为较低的固定部分(如5000元-8000元),作为社保和个税的计算基数。
- 绩效工资:剩余部分(如10000元-12000元)可以根据公司考核制度发放,这部分不纳入社保基数,但需要计入个税。
示例:
| 项目 | 金额(元) | 说明 |
|--------------|---------|-----------------------------|
| 基本工资 | 8000 | 固定部分,计入社保基数 |
| 绩效工资 | 12000 | 根据考核发放,不计入社保基数 |
| 实发工资 | 20000 | |
2. 会计处理
- 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都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但绩效工资需根据考核结果确认。
- 会计分录:
```
借:管理费用-工资(20000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基本工资(8000元)
应付职工薪酬-绩效工资(12000元)
```
- 实际发放时:
```
借:应付职工薪酬-基本工资(8000元)
应付职工薪酬-绩效工资(12000元)
贷:银行存款(20000元)
```
3. 个税申报
- 实发工资20000元需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全额申报,绩效工资部分也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 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合并计算个税,适用税率根据总额确定。
---
二、社保基数如何合理降低?
1. 合规性前提
根据《社会保险法》和相关规定,社保基数应按照员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确定。但以下情况可以合理降低社保基数:
- 基本工资部分:将基本工资设置为较低水平(如8000元),作为社保基数,符合“按岗定薪”的原则。
- 绩效工资部分:不纳入社保基数,但需在工资表中明确绩效工资的发放规则(如考核标准)。
2. 操作建议
- 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工资结构为“基本工资 + 绩效工资”,并规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条件。
- 在社保申报时,仅以基本工资(如8000元)作为缴费基数,绩效工资部分不纳入。
- 保留绩效考核制度的文件,以备税务或社保部门检查时提供依据。
3. 风险提示
- 如果社保部门认为绩效工资属于“固定发放”的部分,可能会要求补缴社保差额。因此,绩效工资必须与考核结果挂钩,不能变相成为固定工资。
- 如果总经理的社保基数明显低于其他高管或同岗位市场水平,可能引发税务或社保部门的质疑,需提前做好解释准备。
---
三、注意事项
1. 合理性把控
- 基本工资不宜过低,建议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也可以参考同行业、同岗位的工资水平。
- 绩效工资的比例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设定,建议在工资总额的50%-70%之间。
2. 文件留存
- 保留绩效考核制度、工资结构说明、总经理岗位职责等文件,以证明工资设计的合理性。
- 在社保稽查时,能够提供充分依据,证明绩效工资不属于“应保未保”的部分。
3. 税务合规
- 绩效工资虽然不纳入社保基数,但仍需计入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全额申报
木森老师
回复
小**师
04月22日
学员啊,这个问题涉及到公司股权转让后的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问题,咱得好好捋一捋。
一、关于注册资本
当原股东把100%的股权转让给新股东后,公司的注册资本是不会变的,还是100万元。注册资本是公司在设立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资本总额,它代表了公司股东对公司承担责任的限额。除非公司进行增资或者减资的程序,否则注册资本是不会因为股权转让而改变的。所以,新股东进来后,公司的注册资本仍然是100万元。
二、关于实缴部分
你说得对,原股东已经实缴了7万元,这部分实缴资本是已经实际缴纳到公司账户的。对于新股东来说,他接手公司后,确实只需要继续缴纳剩余的93万元注册资本(100万元 - 7万元 = 93万元)。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股东一开始就要缴清这93万元,他可以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在约定的时间内逐步缴纳。
不过啊,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1. 股权转让协议:在新股东和原股东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中,应该明确新股东需要承担的实缴义务,包括缴纳剩余注册资本的时间和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纠纷。
2. 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基本大法,它规定了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公司的组织机构等重要事项。新股东进来后,应该遵守公司章程的规定,按时缴纳注册资本。
3. 工商变更登记: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需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包括股东信息的变更、注册资本的实缴情况等。这样,新股东的权益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所以啊,新股东进来后,公司的注册资本还是100万元,他已经有7万元的实缴资本了,只需要再缴纳93万元就可以了。但具体怎么缴、什么时候缴,得看股权转让协议和公司章程是怎么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