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老师
回答于05月21日
金牌答疑老师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得先搞清楚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是25%,但年利润218万,还得看看有没有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
要是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标准,那应纳税额就是218万乘以25%,算下来是54.5万。要是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那优惠力度就大了,不超过300万的部分,税负能减到5%,也就是218万乘以5%,只要交10.9万。
不过,这里头还有不少可以调整的地方。比如,成本费用都扣干净了吗?有没有合理的支出没入账?研发费用能不能加计扣除?这些都能影响应纳税所得额。还有,有没有享受过其他税收优惠?比如高新技术企业能按15%征税。
所以啊,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你得把公司的财务报表、账目明细都理清楚,再结合最新的税收政策,才能准确算出该交多少税。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得先搞清楚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是25%,但年利润218万,还得看看有没有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
要是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标准,那应纳税额就是218万乘以25%,算下来是54.5万。要是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那优惠力度就大了,不超过300万的部分,税负能减到5%,也就是218万乘以5%,只要交10.9万。
不过,这里头还有不少可以调整的地方。比如,成本费用都扣干净了吗?有没有合理的支出没入账?研发费用能不能加计扣除?这些都能影响应纳税所得额。还有,有没有享受过其他税收优惠?比如高新技术企业能按15%征税。
所以啊,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你得把公司的财务报表、账目明细都理清楚,再结合最新的税收政策,才能准确算出该交多少税。
更多
曦月老师
回复
杨阳老师
05月09日
针对“已开票但收入未确认”和“收入已确认但未开票”两种情况的会计分录及账务处理,以下是具体操作方法(结合会计准则和税务实务):
---
一、已开票但收入未确认
# 场景:发票已开具,但商品/服务未交付(如预收款或提前开票),纳税义务已发生,但收入尚未满足确认条件。
# 会计分录:
1. 开具发票时:
- 确认负债(预收账款)并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
```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
贷:预收账款(不含税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发票税额计提)
```
例如:开具发票含税金额10万元,税率13%,则不含税收入=10万/(1+13%)=8.85万元,税额=1.15万元。
```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10万
贷:预收账款 8.85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15万
```
2. 收入确认时:
- 将预收账款转为收入,并结转成本(如有)。
```
借:预收账款 8.85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8.85万
```
# 税务处理:
- 开票即产生纳税义务,需在开票当期申报增值税,即使收入未确认。
- 预收账款科目需在报表中单独列示,体现负债性质。
---
二、收入已确认但未开票
# 场景:商品/服务已交付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但因客户未要求或延迟开票,导致收入确认与开票时间不一致。
# 会计分录:
1. 确认收入时:
- 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同时计提应交增值税(即使未开票)。
```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不含税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税法规定计提)
```
例如:收入金额5万元,税率13%,则税额=5万×13%=0.65万元。
```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5.65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5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0.65万
```
2. 开具发票时:
- 冲减“应收账款”,无需重复确认收入或税额。
```
借:应收账款 5.65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0.65万
主营业务收入 5万
```
注:此处为模拟开票冲减应收账款,实际开票时需在税控系统中登记,并确保与申报表一致。
# 税务处理:
- 收入确认当期即产生纳税义务,需在当期申报增值税(无论是否开票)。
- 未开票部分需在《增值税申报表》的“未开票收入”栏次单独填写。
---
三、关键注意事项
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 开票即触发纳税义务,即使收入未确认;
- 收入确认时(如交付商品)即使未开票,也应计提增值税。
2. 科目设置建议:
- 设置“预收账款——XX项目(税后)”科目,明确区分税后预收金额;
- 使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严格按税法计提税额。
3. 申报表填报:
-
莎莎老师
回复
曦**师
04月24日
我明白你的困惑了,咱们再来仔细说说。
红字冲销并不是简单地把原分录又做一遍,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纠正错误。
原分录是“借:其他应收款—老板,贷:主营业务收入”,这是一个错误的分录。
当我们做“借:主营业务收入(红字),贷:其他应收款(红字)”时,从借贷方向来看,确实和原分录相反。但从会计原理和实际效果来讲,这可不是在重复原分录。
在会计记账中,红字代表的是负数或者冲减。对于“主营业务收入”这个科目,原分录是在贷方增加了收入,现在我们用红字在借方记录,相当于把之前多记的收入给冲减掉,让“主营业务收入”恢复到正确的状态。
同样,“其他应收款—老板”这个科目,原分录是在借方增加了对老板的其他应收款,现在用红字在贷方记录,就是把之前多增加的这部分其他应收款给冲减掉,让这个科目也回到正确的金额。
所以,这绝不是简单地把原分录又做一遍,而是通过红字冲销的方式,把之前错误分录对这两个科目的影响彻底消除,让账目恢复到没有做这笔错误分录时的状态,从而达到正确调账的目的。
莎莎老师
回复
曦**师
04月24日
对的,你的理解完全正确。
在会计记账里,红字冲销本质上就是通过在相反方向以红字记录相同金额,来消除原错误分录的影响。所以“借:主营业务收入(红字),贷:其他应收款(红字)”这种红字冲销的分录,其实际作用和效果就如同做了一笔“借:其他应收款(蓝字),贷:主营业务收入(蓝字)”的正常分录一样。
只是在实际会计处理中,我们习惯用红字冲销法来清晰地表示是对之前错误账目的调整,这样能让整个账目调整的过程和原因在账本上更直观地体现出来,方便后续查账、对账以及审计等工作。
莎莎老师
回复
曦**师
04月24日
是的,你理解得很准确。
在会计记账中,红字冲销的原理其实就是通过在相反方向用红字记录相同的金额,来达到把原分录的影响消除的效果。
所以“借:主营业务收入(红字),贷:其他应收款(红字)”这种红字冲销的分录,从效果上来看,就相当于做了一笔“借:其他应收款(蓝字),贷:主营业务收入(蓝字)”的正常分录。
不过在实际调账中,我们通常使用红字冲销法来更清晰地表明是对之前错误分录的调整,这样能让账目的来龙去脉更清楚,也便于日后查账和审计时能快速理解账目调整的原因和过程。
莎莎老师
回复
曦**师
04月24日
如果是原分录是“借:其他应收款—老板,贷:主营业务收入”,那调账方法就得按我最初说的来了。
“其他应收款—老板”是资产类科目,在原分录中,它出现在借方,表示增加了对老板的其他应收款。现在要冲销这笔错误的分录,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应该在原科目的相反方向用红字冲减。对于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所以冲减的时候,就应该在贷方用红字,这样才能把原分录的影响消除掉。
而“主营业务收入”是收入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冲减就得在借方用红字。
所以正确的调账分录应该是:
借:主营业务收入(红字)
贷:其他应收款—老板(红字)
这样操作后,就能把之前多记的这笔收入以及对应的其他应收款科目的错误都调整过来,让账目恢复准确。以后做账时一定要细心核对,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莎莎老师
回复
曦**师
04月24日
如果原分录是“借:其他应付款—老板,贷:主营业务收入”,那咱们调账就得换种思路了。
因为现在要冲销这笔错误的分录,按照复式记账的规则,应该在原科目的相反方向用红字冲减。对于负债类科目“其他应付款—老板”,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所以冲减的时候,得在借方用红字;而“主营业务收入”是收入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冲减就得在借方用红字。
所以正确的调账分录应该是:
借:主营业务收入(红字)
贷:其他应付款—老板(红字)
这样操作后,就能把之前错误的分录影响消除掉,让账目恢复到正确的状态。以后做账可得仔细些,避免这种错误再次发生。
莎莎老师
回复
曦**师
04月24日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这里还是用我之前说的冲销原分录的方法更准确。
咱们来详细分析下。“其他应收款—老板”是资产类科目,在原错误分录中,它出现在贷方,表示减少了对老板的其他应收款。现在要冲销这笔错误的分录,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应该在原科目的相反方向用红字冲减。对于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那冲减的时候,就应该在借方用红字,这样才能真正把原分录的影响消除掉。
而如果按照你说的“借:其他应付—老板(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红字)”,这是不对的。因为原分录里并没有涉及到“其他应付款—老板”这个科目,这样写借贷方向就反了,而且会把账目搞得更混乱,也不符合冲销原错误分录的逻辑。
所以,还是按照我最初的方法,做“借:主营业务收入(红字),贷:其他应收款—老板(红字)”来冲销原分录,这样才能正确地把账目调整过来。
曦月老师
回复
莎**师
04月14日
小规模纳税人在购货环节通常不能开具9%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解释:
1. 适用税率
-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一般为3%,但在特定政策下有所减免,如目前小规模纳税人开票主要适用1%的征收率,且有一定的免税额度。
- 9%的税率通常适用于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进口部分货物、提供部分应税劳务和服务时。
2. 特殊情况
- 小规模纳税人在购货环节如果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购买方要求提供9%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这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自身并不具备开具此类高税率发票的资格,但可以通过税务机关的代开服务来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
3. 注意事项
- 小规模纳税人在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时,需要符合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证明文件。
综上所述,小规模纳税人在购货环节不能直接开具9%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