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老师
回答于2025年02月20日
金牌答疑老师
纳税总额是指企业全年实际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所有税款的合计数。在填写年检资产状况信息里的纳税总额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
1. 明确纳税总额的范围
- 包含的税种:纳税总额包括企业全年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各个税种的税款。
- 不包括的项目:不包括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等非税收款项。
2. 数据获取途径
- 电子税务局查询:登录电子税务局,在“我要办税”或相关功能模块中查找税款缴纳记录,查看2023年度(或相应的年检年度)各月的纳税申报及缴纳情况,将全年各税种的实际缴纳税额相加。
- 税务报表汇总:如果企业有定期编制税务报表,如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可以根据这些报表中的应纳税额和已缴税额,汇总计算出全年的纳税总额。
- 完税证明:可以到税务机关申请开具2023年度的完税证明,完税证明上会详细列出企业在该年度内各税种的缴纳情况,直接根据完税证明上的纳税总额进行填写。
3. 填写注意事项
- 准确性:确保填写的纳税总额准确无误,仔细核对各项税款的计算和加总过程,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年报信息不实。
- 单位一致性:纳税总额一般以元为单位填写,注意保持金额单位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单位混淆的情况。
- 与财务报表一致:纳税总额的填写应与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相互印证,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以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填写年检资产状况信息里的纳税总额需要明确其范围,通过电子税务局、税务报表或完税证明等途径获取准确的数据,并注意填写的准确性、单位一致性以及与财务报表的一致性。
纳税总额是指企业全年实际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所有税款的合计数。在填写年检资产状况信息里的纳税总额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
1. 明确纳税总额的范围
- 包含的税种:纳税总额包括企业全年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各个税种的税款。
- 不包括的项目:不包括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等非税收款项。
2. 数据获取途径
- 电子税务局查询:登录电子税务局,在“我要办税”或相关功能模块中查找税款缴纳记录,查看2023年度(或相应的年检年度)各月的纳税申报及缴纳情况,将全年各税种的实际缴纳税额相加。
- 税务报表汇总:如果企业有定期编制税务报表,如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可以根据这些报表中的应纳税额和已缴税额,汇总计算出全年的纳税总额。
- 完税证明:可以到税务机关申请开具2023年度的完税证明,完税证明上会详细列出企业在该年度内各税种的缴纳情况,直接根据完税证明上的纳税总额进行填写。
3. 填写注意事项
- 准确性:确保填写的纳税总额准确无误,仔细核对各项税款的计算和加总过程,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年报信息不实。
- 单位一致性:纳税总额一般以元为单位填写,注意保持金额单位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单位混淆的情况。
- 与财务报表一致:纳税总额的填写应与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相互印证,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以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填写年检资产状况信息里的纳税总额需要明确其范围,通过电子税务局、税务报表或完税证明等途径获取准确的数据,并注意填写的准确性、单位一致性以及与财务报表的一致性。
更多
竹子老师
回复
竹子老师
2025年02月06日
学员你好,关于法人从公户提钱并涉及个税的问题,这里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首先,法人从公司账户提取资金,通常被视为分红或借款。如果是作为分红处理,那么根据现行的税法规定,个人股东从公司获得的分红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具体来说,个人股东分红应当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适用20%的税率来扣缴个人所得税。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个人取得符合免征条件的上市公司股票分红、挂牌公司股票分红、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分红,以及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等,这些情况下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另外,如果法人以借款的形式从公司提取资金,并且签订了正式的借款协议,明确了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条款,那么这部分资金在归还之前,通常不被视为分红,因此也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需要注意的是,借款必须真实存在,且有相应的财务记录和报销流程。
综上所述,如果法人想从公户提钱出来,并且希望减少税费支出,可以考虑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如签订借款协议等方式来实现。同时,也需要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和规定,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