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牛账网 > 会计问答 > 其他

其他

企业所得税年报中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账载金额中本年...

企业所得税年报中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账载金额中本年累计折旧、摊销额是等于税收金额中 税收折旧、 摊销额吗
我来答 关注问题 提问于2025年03月25日
回答 1
木棉老师
木棉老师 回答于2025年03月25日
金牌答疑老师
一般情况下,企业所得税年报中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账载金额中的本年累计折旧、摊销额与税收金额中的税收折旧、摊销额不相等。原因如下: 1. 会计政策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 折旧方法不同: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折旧方法,如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而税法通常有更严格的规定,一般多采用直线折旧法。例如,对于固定资产,会计上可能采用加速折旧法以更快地反映资产的价值损耗,但税法可能不允许这种加速折旧,要求按常规的直线法计算折旧额,这就导致两者在折旧额上产生差异。 - 折旧年限不同:会计政策和税法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的折旧年限可能不一致。比如,某企业的一台设备,会计上按照5年计提折旧,但税法规定该类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那么在计算本年累计折旧时,会计上的折旧额会大于税法允许的折旧额。 -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不同: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会计准则和税法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规定。会计上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等因素确定摊销年限,而税法可能会规定统一的摊销年限或最低摊销年限,从而导致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在会计和税法上存在差异。 2. 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 - 初始计量差异:资产的初始计量在会计和税法上可能存在不同。例如,外购固定资产时,会计上按照购买价款、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支出确定入账价值;但税法可能只认可购买价款作为计税基础,对于其他支出的扣除可能有更严格的限制,这会影响后续的折旧或摊销额计算。 - 后续支出的处理差异:对于资产的后续支出,会计上根据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来确定是否增加资产的账面价值;而税法对于资产后续支出的扣除也有自己的规定,可能导致资产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折旧或摊销额。 综上所述,由于会计政策与税法规定的差异以及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企业所得税年报中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账载金额中的本年累计折旧、摊销额与税收金额中的税收折旧、摊销额通常是不相等的。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纳税调整。
更多
0
讨论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黑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西藏
  • 内蒙古
获取验证码
热门标签词
0/9)
发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