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老师
回答于05月11日
金牌答疑老师
学员啊,你这账务处理可不太对路。在会计做账里,可不能直接搞这种双重贷方的记录,这不符合复式记账的规则。
你原本收款时记在应收账款,现在要调到预收账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借记“应收账款”2000 元,把之前的应收账款冲平,然后再贷记“预收账款”2000 元。这样一借一贷,才能保证账务的平衡和清晰。
而且你要明白,账务调整得有合理的依据,比如是因为业务性质发生了变化,之前是销售后的收款,现在确定是预收性质的款项,要在备注里写清楚原因,这样后续查账的时候才不会糊涂。不然这账目乱糟糟的,审计的时候肯定过不去。
学员啊,你这账务处理可不太对路。在会计做账里,可不能直接搞这种双重贷方的记录,这不符合复式记账的规则。
你原本收款时记在应收账款,现在要调到预收账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借记“应收账款”2000 元,把之前的应收账款冲平,然后再贷记“预收账款”2000 元。这样一借一贷,才能保证账务的平衡和清晰。
而且你要明白,账务调整得有合理的依据,比如是因为业务性质发生了变化,之前是销售后的收款,现在确定是预收性质的款项,要在备注里写清楚原因,这样后续查账的时候才不会糊涂。不然这账目乱糟糟的,审计的时候肯定过不去。
更多
木棉老师
回复
金田老师
04月25日
长期待摊费用在填报时,应填入《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中的第43行至第46行。具体填写说明如下:
一、填报位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以及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长期待摊费用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的折旧摊销差异需统一在A105080表的第43行至第46行填报。
每行对应一类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长期待摊费用通常填在第45行(具体以表格实际行列标注为准)。
---
二、填写注意事项
1. 资产原值(第1列)
填报长期待摊费用的初始发生金额(即形成时的原值),而非账面余额。
示例:租入厂房的改建支出,按最长租赁期分摊的原值。
2. 计税基础(第2列)
一般与资产原值一致,但若涉及特殊税务调整(如一次性扣除政策),需按税法规定调整。
3. 本年摊销额(第3列)
按会计核算的本年实际摊销额填写。
示例:会计上按5年摊销,本年摊销额为原值÷5。
4. 税收摊销额(第5列)
按税法规定的摊销年限重新计算。若税法与会计摊销年限一致,则与第3列金额相同;若不一致,需按税法调整。
示例:税法要求某长期待摊费用3年摊销,则税收摊销额为原值÷3。
---
三、特殊情况处理
- 当年处置的长期待摊费用:需填报资产原值、累计摊销额及本年摊销额(填在对应的“账载金额”和“税收金额”栏)。
- 会计与税法差异:若摊销年限或金额存在差异,需在A105080表中同步填写纳税调整明细,并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进一步反映。
---
四、总结
长期待摊费用的填报核心是区分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确保原值、摊销年限、本年摊销额等数据准确对应。如果企业享受了一次性扣除政策(如某些改良支出),需在“计税基础”或“税收摊销额”中特别注明。建议填报前核对税法规定和会计记录,避免遗漏调整项。
木棉老师
回复
金田老师
04月25日
如果全部按税法规定的年限折旧,那么第三栏(本年折旧、摊销额)和第五栏(税收折旧、摊销额)的金额是一样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核算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年资产折旧、摊销额是一致的,所以这两栏的金额就会相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或调整事项,即使按税法规定年限折旧,也可能导致两栏金额出现差异,比如存在一些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或一次性扣除政策等。不过在正常情况下,若完全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年限进行折旧摊销,两栏金额通常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