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森老师
回答于05月25日
金牌答疑老师
学员你好,针对你提出的问题,我将从会计原理和实际操作的角度为你解答。
### 1. 关于“调表不调账”的原因
- 背景分析:
你的科目余额表中,应收账款出现贷方余额100(即负数),说明存在预收账款性质(未开票收入)。但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通常不体现负数,而是通过重分类到“预收账款”科目。领导选择“调表不调账”,是因为账面处理可能涉及复杂调整(如红字冲销或重开票),而直接在报表层面调整更简单。
- 调整分录的目的:
领导在报表调整分录中做“借应收账款100,贷主营业务收入80、应交税费(增值税)20”,本质是将未开票收入确认为收入,同时冲减应收账款的贷方余额(即预收性质)。这一步并非实际记账,而是报表层面的重分类和收入确认,目的是让报表反映真实的应收账款余额(50)和收入情况。
---
### 2. 应收账款贷方100去哪了?
- 逻辑解释:
原科目余额表中,应收账款贷方100属于“预收账款”性质(未开票收入)。通过调整分录,这部分贷方余额被确认为收入(80)和销项税(20),相当于将预收账款转为已开票收入。
- 调整后,应收账款借方余额变为50(50-100+100=50),符合报表列示要求。
- 贷方100通过收入确认“消失”,但实际是转化为收入和税款,并未凭空消失。
---
### 3. 为什么结转成本是收入的100%(80)?
- 会计匹配原则:
根据会计准则,收入与成本需配比。确认收入80后,需结转对应的成本。若成本率是100%(即成本=收入),则结转成本80是合理的。
- 可能的场景:
- 该笔销售属于“买断式”交易(如贸易企业),采购成本与收入完全一致。
- 或企业采用简化处理,默认成本率100%(实际中需根据具体业务判断)。
---
### 4. 总结:领导的操作逻辑
- 核心目标:
1. 将预收账款(应收账款贷方)确认为收入,解决报表应收账款负数问题。
2. 通过报表调整分录(而非实际记账),快速实现报表合规性。
3. 同步结转成本,满足收入与成本的配比要求。
- 风险提示:
- 调表不调账可能导致账实不符,长期积累会引发问题(如审计风险)。
- 建议后续补记实际账务处理(如红字冲销原分录,重新按正确方式开票)。
---
### 5. 补充建议
- 规范操作:
若频繁出现未开票收入,建议在账务处理时直接使用“预收账款”科目,而非通过应收账款核算。
- 学习重点:
理解“应收账款贷方余额需重分类至预收账款”“收入确认需匹配成本”等基本原则,避免被表面分录迷惑。
希望以上解答能帮你理清思路,如有进一步疑问,欢迎继续探讨!
(老会计经验谈:调表不调账是权宜之计,长期需规范账务处理。)
学员你好,针对你提出的问题,我将从会计原理和实际操作的角度为你解答。
1. 关于“调表不调账”的原因
- 背景分析:
你的科目余额表中,应收账款出现贷方余额100(即负数),说明存在预收账款性质(未开票收入)。但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通常不体现负数,而是通过重分类到“预收账款”科目。领导选择“调表不调账”,是因为账面处理可能涉及复杂调整(如红字冲销或重开票),而直接在报表层面调整更简单。
- 调整分录的目的:
领导在报表调整分录中做“借应收账款100,贷主营业务收入80、应交税费(增值税)20”,本质是将未开票收入确认为收入,同时冲减应收账款的贷方余额(即预收性质)。这一步并非实际记账,而是报表层面的重分类和收入确认,目的是让报表反映真实的应收账款余额(50)和收入情况。
---
2. 应收账款贷方100去哪了?
- 逻辑解释:
原科目余额表中,应收账款贷方100属于“预收账款”性质(未开票收入)。通过调整分录,这部分贷方余额被确认为收入(80)和销项税(20),相当于将预收账款转为已开票收入。
- 调整后,应收账款借方余额变为50(50-100+100=50),符合报表列示要求。
- 贷方100通过收入确认“消失”,但实际是转化为收入和税款,并未凭空消失。
---
3. 为什么结转成本是收入的100%(80)?
- 会计匹配原则:
根据会计准则,收入与成本需配比。确认收入80后,需结转对应的成本。若成本率是100%(即成本=收入),则结转成本80是合理的。
- 可能的场景:
- 该笔销售属于“买断式”交易(如贸易企业),采购成本与收入完全一致。
- 或企业采用简化处理,默认成本率100%(实际中需根据具体业务判断)。
---
4. 总结:领导的操作逻辑
- 核心目标:
1. 将预收账款(应收账款贷方)确认为收入,解决报表应收账款负数问题。
2. 通过报表调整分录(而非实际记账),快速实现报表合规性。
3. 同步结转成本,满足收入与成本的配比要求。
- 风险提示:
- 调表不调账可能导致账实不符,长期积累会引发问题(如审计风险)。
- 建议后续补记实际账务处理(如红字冲销原分录,重新按正确方式开票)。
---
5. 补充建议
- 规范操作:
若频繁出现未开票收入,建议在账务处理时直接使用“预收账款”科目,而非通过应收账款核算。
- 学习重点:
理解“应收账款贷方余额需重分类至预收账款”“收入确认需匹配成本”等基本原则,避免被表面分录迷惑。
希望以上解答能帮你理清思路,如有进一步疑问,欢迎继续探讨!
(老会计经验谈:调表不调账是权宜之计,长期需规范账务处理。)
更多
木棉老师
回复
木森老师
05月14日
附加税是跟着增值税走的,只要报了增值税,附加税就得一起报,不过现在申报流程简化了,可能你还没找到地方。我给你具体说说:
一、附加税的申报入口
1. 电子税务局操作
- 登录后,在【我要办税】-【税费申报及缴纳】里,找到“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模块(现在增值税和附加税是合并申报的)。
- 点进去后,会自动带出增值税数据,附加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栏次就在后面,直接按税率填就行。
2. 注意季度申报
-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是季度报,附加税也是按季度一次性报,不是按月报。比如1月、4月、7月、10月的增值税,对应的附加税在季度结束时一起报。
二、为什么你看不到附加税?
1. 可能的原因
- 系统显示问题:有些电子税务局模块名称可能不一样,但一定在增值税申报的旁边。
- 免税情况:如果增值税是0(比如未开票或免税),附加税也可能自动免了,但还是要申报一下。
2. 怎么解决
- 在电子税务局里搜“附加税费”,或者找“税源采集”模块,里面可能有单独的附加税申报表。
- 如果还找不到,直接联系专管员,或者打12366税务热线,他们会给你具体指导。
三、举个例子
假设你第一季度(1-3月)开了10万的普票,增值税免了(小规模月度不超过10万免税)。但附加税需要申报吗?
1. 要报! 即使增值税免了,附加税也要做“零申报”(因为增值税是0,附加税基数也是0)。
2. 怎么报? 在电子税务局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里,增值税选“免税”,附加税自动带出0,直接提交就行。
四、注意事项
1. 税率记住:城建税(7%/5%/1%)、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2%),不同地区可能有差异。
2. 时间节点:和增值税一起,季度结束后15天内报完(比如4月15号前报1-3月的税)。
如果还是不会,你可以把电子税务局的截图发给我看,我帮你标出来哪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