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老师
回答于05月21日
金牌答疑老师
在汇算清缴中,无票支出的纳税调增需结合税法规定和实际情况处理。以下是具体操作要点及分析:
---
### 一、核心原则
1. 税法依据: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规定,企业支出若无法提供合法有效凭证(如发票、财政收据等),则该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需在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增。
2. 例外情况:
若后期(汇算清缴结束前或五年内)取得有效凭证,可追补扣除;已调增的可申请退税或抵减后续税款。
---
### 二、具体操作步骤
#### 1. 判断无票支出的性质
- 允许调增的范围:
通常包括无发票的费用(如零星采购、小额支出)、不合规票据(如收据、白条)等。
- 需区分情形:
- 真实但无票:实际发生且与经营相关(如支付个人劳务费未开发票)。
- 虚假或无关支出:需直接调增,不得扣除。
#### 2. 纳税调增处理
- 填报位置:
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中,填写“无票支出”对应的调增金额。
- 调增金额计算:
无票支出全额调增,不得扣除。例如:支付个人劳务费10万元无票,需调增10万元。
#### 3. 补充凭证的后续处理
- 汇算清缴结束前取得发票:
可无需调增,直接凭发票扣除。
- 汇算清缴后取得发票:
需在取得发票年度追补扣除,并调整对应年度的应纳税额(需在5年内完成)。
---
### 三、风险控制与合规建议
1. 源头管控:
- 要求业务部门尽量取得合法凭证,避免无票支出。
- 对确实无法取票的支出,需留存辅助资料(如合同、付款记录、业务说明等)以证明真实性。
2. 替代方案:
- 核定征收:若企业部分业务无票支出较多,可通过在税收园区设立个体户或个独企业,申请核定征收(如服务业核定1%-3%),分流无票业务。
- 费用转换:将无票费用转为可扣除形式(如租赁代替资产购置)。
3. 税务沟通:
- 若汇算清缴时暂未取得发票,可与税务机关沟通,说明补票计划,部分情况下可延期调整。
---
### 四、案例说明
- 场景:企业2024年支付市场推广费15万元,未取得发票。
- 处理:
1. 汇算清缴时调增15万元,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 若2025年5月前取得发票,可追补至2024年扣除,申请退税或抵减2025年税款。
---
### 总结
无票支出的纳税调增是税法合规性要求,企业需严格遵循“无票不扣”原则,同时通过事前管控、辅助资料留存、核定征收等方式降低税负风险。若后期取得凭证,需及时追补扣除或调整税款。
在汇算清缴中,无票支出的纳税调增需结合税法规定和实际情况处理。以下是具体操作要点及分析:
---
一、核心原则
1. 税法依据: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规定,企业支出若无法提供合法有效凭证(如发票、财政收据等),则该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需在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增。
2. 例外情况:
若后期(汇算清缴结束前或五年内)取得有效凭证,可追补扣除;已调增的可申请退税或抵减后续税款。
---
二、具体操作步骤
# 1. 判断无票支出的性质
- 允许调增的范围:
通常包括无发票的费用(如零星采购、小额支出)、不合规票据(如收据、白条)等。
- 需区分情形:
- 真实但无票:实际发生且与经营相关(如支付个人劳务费未开发票)。
- 虚假或无关支出:需直接调增,不得扣除。
# 2. 纳税调增处理
- 填报位置:
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中,填写“无票支出”对应的调增金额。
- 调增金额计算:
无票支出全额调增,不得扣除。例如:支付个人劳务费10万元无票,需调增10万元。
# 3. 补充凭证的后续处理
- 汇算清缴结束前取得发票:
可无需调增,直接凭发票扣除。
- 汇算清缴后取得发票:
需在取得发票年度追补扣除,并调整对应年度的应纳税额(需在5年内完成)。
---
三、风险控制与合规建议
1. 源头管控:
- 要求业务部门尽量取得合法凭证,避免无票支出。
- 对确实无法取票的支出,需留存辅助资料(如合同、付款记录、业务说明等)以证明真实性。
2. 替代方案:
- 核定征收:若企业部分业务无票支出较多,可通过在税收园区设立个体户或个独企业,申请核定征收(如服务业核定1%-3%),分流无票业务。
- 费用转换:将无票费用转为可扣除形式(如租赁代替资产购置)。
3. 税务沟通:
- 若汇算清缴时暂未取得发票,可与税务机关沟通,说明补票计划,部分情况下可延期调整。
---
四、案例说明
- 场景:企业2024年支付市场推广费15万元,未取得发票。
- 处理:
1. 汇算清缴时调增15万元,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 若2025年5月前取得发票,可追补至2024年扣除,申请退税或抵减2025年税款。
---
总结
无票支出的纳税调增是税法合规性要求,企业需严格遵循“无票不扣”原则,同时通过事前管控、辅助资料留存、核定征收等方式降低税负风险。若后期取得凭证,需及时追补扣除或调整税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