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文老师
回答于05月26日
金牌答疑老师
我来给你讲讲农业公司的免税情况。
首先,农业公司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享受免税政策的,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免税。具体来说:
### 一、增值税方面
1. 免征范围:
- 农林牧渔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是免征增值税的。这里所说的“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而“农产品”则是指初级农产品,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 与农林牧渔配套的服务,如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等,也是免增值税的。
2. 特殊情况:
- 如果农业公司涉及深加工或销售非自产农产品,那就不能享受增值税免税了。比如,你开了个果园,卖自己种的水果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把水果加工成果汁再卖,那就要交增值税了。
### 二、企业所得税方面
1. 免征范围:
- 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远洋捕捞等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
2. 减免政策:
- 除了上述明确的免征项目,还有一些项目是可以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比如,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等项目的所得,就可以按规定减征企业所得税。
### 三、其他税费
1. 印花税:
- 农业公司在印花税方面主要是实收资本要缴纳,还有就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要缴纳。不过,如果是和农户签订的农产品收购合同,一般是不需要缴纳印花税的。
2. 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 这些税费农业公司可能还是需要缴纳的,具体要看当地的税收政策和公司的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农业公司的免税政策是有一定条件和范围的,不是所有的业务都能免税。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详细了解相关政策,确保合规经营。
我来给你讲讲农业公司的免税情况。
首先,农业公司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享受免税政策的,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免税。具体来说:
一、增值税方面
1. 免征范围:
- 农林牧渔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是免征增值税的。这里所说的“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而“农产品”则是指初级农产品,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 与农林牧渔配套的服务,如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等,也是免增值税的。
2. 特殊情况:
- 如果农业公司涉及深加工或销售非自产农产品,那就不能享受增值税免税了。比如,你开了个果园,卖自己种的水果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把水果加工成果汁再卖,那就要交增值税了。
二、企业所得税方面
1. 免征范围:
- 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远洋捕捞等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
2. 减免政策:
- 除了上述明确的免征项目,还有一些项目是可以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比如,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等项目的所得,就可以按规定减征企业所得税。
三、其他税费
1. 印花税:
- 农业公司在印花税方面主要是实收资本要缴纳,还有就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要缴纳。不过,如果是和农户签订的农产品收购合同,一般是不需要缴纳印花税的。
2. 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 这些税费农业公司可能还是需要缴纳的,具体要看当地的税收政策和公司的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农业公司的免税政策是有一定条件和范围的,不是所有的业务都能免税。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详细了解相关政策,确保合规经营。
更多
小智老师
回复
希文老师
05月14日
学员啊,这种情况可得多琢磨琢磨。
首先呢,补部分无票收入,同时有实际成本且有发票的,这部分按正常程序走是可以的。把有发票的成本正常入账,能准确反映经营成本,这没问题。
但对于没发票的那部分成本,在汇算时调增的处理思路是对的。不过要注意,在当期账面上成本增加导致利润是负数这个情况,得谨慎对待。
从会计核算角度讲,利润负数意味着亏损,这在报表上是能体现的。但税务上可不只看账面利润,没发票的成本在汇算时不能税前扣除,得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这是符合税法规定的。
不过呢,咱们得确保这些没发票的成本是真实发生的,不能是为了调节利润而虚构的,不然税务风险可大了。
还有啊,在补无票收入和处理成本的时候,要把账务处理得清晰明了,凭证、记录都得完整,以备后续可能的税务检查。总之,按照合规的方式来操作,既能满足会计核算要求,又能符合税务规定,别给自己找麻烦。
小智老师
回复
希文老师
05月14日
这在会计处理上是个比较棘手的情况呢。从合规角度来看,没入账的费用本应按其实际发生期间入账,但事到如今,咱们得谨慎处理。
虽然如果把这些费用正常入账,报表层面的利润可能会减少,进而可能不需要缴纳那么多企业所得税,可税已经交了,这就不是简单的调账能解决的问题了。
直接把这些费用一股脑儿全记到12月,那是不合规的,违背了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和真实性原则,万一被查出来,麻烦可大了。
我建议咱们可以先对这些没入账的费用进行详细梳理,看看哪些是确实有合法依据、只是当时遗漏的,哪些是可能存在问题的。对于有合法依据的部分,可以和税务部门沟通,看看能不能通过更正申报等合法途径,对已缴纳税款进行相应处理,比如申请退税或者将多缴税款结转以后年度抵扣等,但这都需要按照税务规定来操作,不能自行随意调账。
同时,也得反思一下为什么之前会有这么多没入账的情况,以后得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费用及时、准确入账,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