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老师
回答于05月12日
金牌答疑老师
我来给你讲讲员工旷工追缴前期所得的账务处理。
### 一、计提工资时
按照实际应发工资(扣除旷工部分后)计提。假设员工月工资标准是5000元,因旷工追缴前期所得(相当于扣款)500元,那么实际应发工资就是4500元。
- 计提分录: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根据员工所属部门计入对应科目)4500元,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4500元。这里要注意,是根据扣除后的金额来计提当月工资,而不是先全额计提再扣款。
### 二、追缴前期所得的处理
这部分追缴的款项可以看作是对前期多付工资的一种收回。
- 确认追缴收入:如果企业将追缴的这部分款项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那么在确定追缴金额时,借:其他应收款——员工姓名(这里记录的是应追缴的金额,比如500元),贷:营业外收入500元。不过这种做法相对简单直接,但可能不太准确反映业务实质。更合理的做法是冲减之前确认的费用。
- 冲减前期费用(推荐做法):如果能够明确前期对应的费用科目,比如前期工资是在“管理费用——工资”中核算,那么现在追缴就相当于减少前期的费用。此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红字或者负数)500元,贷:银行存款/现金(实际收到追缴款项的方式)500元。同时,要调整前期相关的费用科目,借:管理费用——工资(红字或者负数)500元,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红字或者负数)500元。这样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即纠正前期多计费用和多付工资的情况。
### 三、支付工资时
实际支付给员工扣除追缴部分后的工资。
- 支付分录: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4500元,贷:银行存款4500元。
在整个账务处理过程中,要确保凭证附件齐全,比如要有相关的考勤记录、追缴通知等作为支撑,以保证账务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同时,不同的企业可能根据自身的财务制度和核算要求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总体的处理原则是相似的。
我来给你讲讲员工旷工追缴前期所得的账务处理。
一、计提工资时
按照实际应发工资(扣除旷工部分后)计提。假设员工月工资标准是5000元,因旷工追缴前期所得(相当于扣款)500元,那么实际应发工资就是4500元。
- 计提分录: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根据员工所属部门计入对应科目)4500元,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4500元。这里要注意,是根据扣除后的金额来计提当月工资,而不是先全额计提再扣款。
二、追缴前期所得的处理
这部分追缴的款项可以看作是对前期多付工资的一种收回。
- 确认追缴收入:如果企业将追缴的这部分款项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那么在确定追缴金额时,借:其他应收款——员工姓名(这里记录的是应追缴的金额,比如500元),贷:营业外收入500元。不过这种做法相对简单直接,但可能不太准确反映业务实质。更合理的做法是冲减之前确认的费用。
- 冲减前期费用(推荐做法):如果能够明确前期对应的费用科目,比如前期工资是在“管理费用——工资”中核算,那么现在追缴就相当于减少前期的费用。此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红字或者负数)500元,贷:银行存款/现金(实际收到追缴款项的方式)500元。同时,要调整前期相关的费用科目,借:管理费用——工资(红字或者负数)500元,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红字或者负数)500元。这样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即纠正前期多计费用和多付工资的情况。
三、支付工资时
实际支付给员工扣除追缴部分后的工资。
- 支付分录: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4500元,贷:银行存款4500元。
在整个账务处理过程中,要确保凭证附件齐全,比如要有相关的考勤记录、追缴通知等作为支撑,以保证账务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同时,不同的企业可能根据自身的财务制度和核算要求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总体的处理原则是相似的。
更多
竹子老师
回复
杨阳老师
04月27日
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劳保费应填制在管理费用明细表的“劳动保护费”行次。
涉及的报表及行次
-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第19行“劳动保护费”专门用于填写企业实际发生的劳动保护支出,包括劳保费。
- 管理费用明细账: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应在管理费用明细账下设置“劳动保护费”明细科目,用于归集和核算劳保费等相关支出。在填写管理费用明细表时,将劳保费的金额填入对应的“劳动保护费”行次。
注意事项
- 准确性:确保劳保费的填写金额准确无误,与企业实际发生的劳动保护支出相符。需仔细核对相关凭证和账目,避免多填或少填。
- 凭证支撑:要有合法有效的凭证作为劳保费支出的依据,如购买劳动保护用品的发票、发放记录等。这些凭证应妥善保存,以备税务机关检查。
- 税会差异:虽然会计上将劳保费计入管理费用,但税法对劳保费的扣除有一定的规定和限制。例如,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劳保用品支出可能无法在税前全额扣除,企业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在填写申报表时,要注意区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确保纳税申报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