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员工违反保密条款是怎么认定的?
来源:牛账网 作者:樱桃子老师 阅读人数:11099 时间:2024-11-09
员工离职后短期即发展了与公司相重叠的客户,员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
以案说法
2023年7月28日,陈某入职正某机电设备公司,担任业务主管,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及保密条款。约定若陈某离职,2年内不得入职相关企业与正某机电设备公司进行不正当竞争,公司向陈某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2023年9月14日,双方又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再次明确竞业禁止与保密的问题。
2024年陈某向公司提出辞职,随后与别人共同投资成立众某机械设备公司,经营与正某机电设备公司相同的业务。陈某在离职后,没有向正某机电设备公司索要经济补偿金。
在陈某入职正某机电设备公司期间及之前,公司有16家较为重要的销售客户,而陈某在离职成立众某机械设备公司半年内,即与该16家公司建立的业务联系。正某机电设备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陈某侵犯了自己的商业秘密,要求陈某立即停止违约行为退出众某机械设备公司。而陈某责任为,正某机电设备公司并没有关于保密协议的规章制度,并且这16家客户名单是公开的,并非自己所窃取。
应对方案
1、公司与高管、主要员工、技术骨干等签订保密协议,是为了保护公司商业秘密。虽然保密是每个员工应尽的义务,但是签订了保密协议,公司就能对员工在保密的内容、范围、违约责任等方面作更为详细、更有针对性的约定。日后,对于签订保密协议但却泄露了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公司便拥有了更有力的追偿依据,便于在法庭上进行举证。
2、证据收集是重点。公司有义务举证证明员工有泄密的行为,如果公司没有办法举证,就需要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进而有败诉的风险。
3、侵犯商业秘密,严重的还会触犯刑法。公司发现有前员工泄露了公司商业机密的,应充分地与当地公安机关进行沟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出现异地泄密的情况时,更需如此。因为当地的公安机关对于辖区内公司商业机密遭受侵犯有管辖权,公安机关如果同意帮助公司并介入调查的,他们可以赴异地调查取证及拘留泄密者。一旦出现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对那些想泄密或者已泄密的人就更具威慑力。总之,公安机关的介入能够更好地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进一步的损害。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