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逐一解答你的问题:
### 一、出口退税的分录怎么做?
1. 购进出口货物时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2. 确认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根据收款方式)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注:出口一般免税,销项税额通常为0)
3. 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4. 计提应收出口退税额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 二、出口退税退的是购进货物的进项税吗?
是的,出口退税退的是购进货物的进项税。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对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政策,即免征出口环节的销项税,同时退还购进环节已缴纳的进项税(退税率范围内部分)。如果企业有内销业务,未退完的进项税可以抵扣内销产生的销项税。
### 三、退税和进项税是相互抵消的关系吗?
不是直接抵消,但存在关联:
1. 进项税额抵扣:用于抵减国内销售的销项税;
2. 出口退税:单独计算并退还,若企业同时有内销,未退完的进项税可参与抵扣。
例如:若进项税大于出口退税额,差额可抵扣内销销项税;若退税额大于进项税,则按实际退税额拨付。
### 四、出口退税企业在税务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1. 单证一致性:
- 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合同、提单等单证信息(如品名、数量、单位)必须完全一致。
- 外汇收入需与报关金额匹配,避免“多收汇少报关”或“少收汇多报关”。
2. 申报时限:
- 增值税发票需在开票后30天内认证,报关后90天内申报退税。
- 超期需提供视同收汇证明(如远期收款协议)。
3. 收入确认合规性:
- 出口收入需按FOB价确认,CIF或C&F价需扣除运保费。
- 不得延迟或提前确认收入,成本核算需与报关单匹配。
4. 税务风险防控:
- 出口不含税价低于进货价可能被认定为“低价出口”,需准备合理商业理由(如市场促销、清仓)。
- 留存单证至少5年,包括采购合同、报关单、收汇水单等。
### 五、税务局检查的重点在哪里?
1. 业务真实性:
- 抽查报关单、提单、收汇水单,核实货物是否真实出口、收入是否收回。
- 检查采购合同与增值税发票对应性,防止“假自营真代理”。
2. 税务合规性:
- 核对退税率适用是否正确,征退税差额是否计入成本。
- 检查是否存在未及时申报退税、超期未收汇等问题。
3. 财务核算:
- 关注进项税转出是否规范(如用于非出口业务的采购是否误申报退税)。
- 检查“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是否准确,是否与申报数据一致。
### 六、出口不含税价格低于或持平进货价格会有什么税务隐患?
1. 可能被认定为异常:
- 税务局可能怀疑企业通过低价出口转移利润、虚报退税,尤其是长期低于成本价出口。
- 需准备商业合理性说明(如市场竞争激烈、季节性促销)。
2. 稽查风险:
- 若低价出口且无合理理由,可能被要求补税、加收滞纳金,甚至追究骗税责任。
- 需确保采购价格公允,避免供应商虚开发票。
### 总结建议
1. 单证管理:确保报关单、发票、合同、收汇单一致,按海关HS编码规范申报。
2. 账务处理:严格区分出口与内销业务,进项税分摊清晰。
3. 风险预判:定期自查退税率适用、申报时限,避免因疏忽导致税务异常。
如果有具体案例或进一步问题,可以留言细化,我会结合实操经验再解答!
我来逐一解答你的问题:
一、出口退税的分录怎么做?
1. 购进出口货物时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2. 确认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根据收款方式)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注:出口一般免税,销项税额通常为0)
3. 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4. 计提应收出口退税额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二、出口退税退的是购进货物的进项税吗?
是的,出口退税退的是购进货物的进项税。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对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政策,即免征出口环节的销项税,同时退还购进环节已缴纳的进项税(退税率范围内部分)。如果企业有内销业务,未退完的进项税可以抵扣内销产生的销项税。
三、退税和进项税是相互抵消的关系吗?
不是直接抵消,但存在关联:
1. 进项税额抵扣:用于抵减国内销售的销项税;
2. 出口退税:单独计算并退还,若企业同时有内销,未退完的进项税可参与抵扣。
例如:若进项税大于出口退税额,差额可抵扣内销销项税;若退税额大于进项税,则按实际退税额拨付。
四、出口退税企业在税务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1. 单证一致性:
- 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合同、提单等单证信息(如品名、数量、单位)必须完全一致。
- 外汇收入需与报关金额匹配,避免“多收汇少报关”或“少收汇多报关”。
2. 申报时限:
- 增值税发票需在开票后30天内认证,报关后90天内申报退税。
- 超期需提供视同收汇证明(如远期收款协议)。
3. 收入确认合规性:
- 出口收入需按FOB价确认,CIF或C&F价需扣除运保费。
- 不得延迟或提前确认收入,成本核算需与报关单匹配。
4. 税务风险防控:
- 出口不含税价低于进货价可能被认定为“低价出口”,需准备合理商业理由(如市场促销、清仓)。
- 留存单证至少5年,包括采购合同、报关单、收汇水单等。
五、税务局检查的重点在哪里?
1. 业务真实性:
- 抽查报关单、提单、收汇水单,核实货物是否真实出口、收入是否收回。
- 检查采购合同与增值税发票对应性,防止“假自营真代理”。
2. 税务合规性:
- 核对退税率适用是否正确,征退税差额是否计入成本。
- 检查是否存在未及时申报退税、超期未收汇等问题。
3. 财务核算:
- 关注进项税转出是否规范(如用于非出口业务的采购是否误申报退税)。
- 检查“应收出口退税款”科目是否准确,是否与申报数据一致。
六、出口不含税价格低于或持平进货价格会有什么税务隐患?
1. 可能被认定为异常:
- 税务局可能怀疑企业通过低价出口转移利润、虚报退税,尤其是长期低于成本价出口。
- 需准备商业合理性说明(如市场竞争激烈、季节性促销)。
2. 稽查风险:
- 若低价出口且无合理理由,可能被要求补税、加收滞纳金,甚至追究骗税责任。
- 需确保采购价格公允,避免供应商虚开发票。
总结建议
1. 单证管理:确保报关单、发票、合同、收汇单一致,按海关HS编码规范申报。
2. 账务处理:严格区分出口与内销业务,进项税分摊清晰。
3. 风险预判:定期自查退税率适用、申报时限,避免因疏忽导致税务异常。
如果有具体案例或进一步问题,可以留言细化,我会结合实操经验再解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