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你提出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分析和建议:
### 一、问题分析
1. 账务处理:销售固定资产的收入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这是正确的会计处理。最终,“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净损益会转入“资产处置损益”或“营业外收支”,具体取决于企业的会计政策和固定资产的性质。
2. 税务申报:税务申报时,销售收入需要按照发票金额进行申报,这与账务处理中的“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可能会不一致。这是因为税务申报关注的是实际发生的交易金额,而会计处理则更注重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 二、解决方案
1. 核对账务与税务数据:确保你的账务处理没有错误,特别是“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贷方发生额要准确无误。同时,核对税务申报表中的销售收入是否与发票金额一致。
2. 调整会计科目(如必要):如果发现账务处理有误,比如将销售收入错误地计入了其他科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但请注意,这种调整应基于实际业务情况,不能随意更改会计科目。
3. 解释差异:在税务申报时,如果账务处理与税务要求存在差异,可以在申报表中进行适当的解释。例如,可以说明销售收入已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并最终转入“资产处置损益”或“营业外收支”,因此与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的金额不同。
4. 保持账务与税务的一致性:虽然会计处理和税务申报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应尽量保持两者之间的一致性。这有助于减少税务风险,并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准确的建议。
对于你提出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分析和建议:
一、问题分析
1. 账务处理:销售固定资产的收入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这是正确的会计处理。最终,“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净损益会转入“资产处置损益”或“营业外收支”,具体取决于企业的会计政策和固定资产的性质。
2. 税务申报:税务申报时,销售收入需要按照发票金额进行申报,这与账务处理中的“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可能会不一致。这是因为税务申报关注的是实际发生的交易金额,而会计处理则更注重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二、解决方案
1. 核对账务与税务数据:确保你的账务处理没有错误,特别是“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贷方发生额要准确无误。同时,核对税务申报表中的销售收入是否与发票金额一致。
2. 调整会计科目(如必要):如果发现账务处理有误,比如将销售收入错误地计入了其他科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但请注意,这种调整应基于实际业务情况,不能随意更改会计科目。
3. 解释差异:在税务申报时,如果账务处理与税务要求存在差异,可以在申报表中进行适当的解释。例如,可以说明销售收入已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并最终转入“资产处置损益”或“营业外收支”,因此与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的金额不同。
4. 保持账务与税务的一致性:虽然会计处理和税务申报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应尽量保持两者之间的一致性。这有助于减少税务风险,并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准确的建议。
更多
杨阳老师
回复
竹子老师
06月24日
是的,当员工使用备用金后进行报销,冲减其他应收款时,正确的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或其他相关费用科目)
贷:其他应收款 - 某某
具体说明:
1. 借方科目:
- 根据员工报销的费用性质,选择对应的费用科目。例如,如果是差旅费,可以计入“管理费用 - 差旅费”;如果是办公用品费,可以计入“管理费用 - 办公费”等。
- 如果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还需要将税额单独计入“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 贷方科目:
- 贷方冲减“其他应收款 - 某某”,表示员工归还了之前暂借的备用金。
示例:
假设员工张三报销差旅费 2000 元,其中增值税进项税额 150 元,剩余备用金归还现金 50 元。
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 差旅费 1850
借: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0
贷:其他应收款 - 张三 2000
同时,归还现金 50 元:
借:库存现金 50
贷:其他应收款 - 张三 50
注意事项:
- 如果员工报销的金额超过了备用金金额,需要补付差额,可以通过“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处理。
- 如果员工未用完备用金,归还部分现金,也需要通过“库存现金”科目处理。
希望这个解答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杨阳老师
回复
竹子老师
06月23日
没错,提前提取备用金时,贷方通常就是“其他应收款 - 员工名字”。
当从银行提取现金作为备用金交给员工时,会计分录为借“其他应收款 - 员工名字”,贷“银行存款”。这是因为备用金是企业暂借给员工的款项,员工后续需要凭发票等进行报销,冲减这笔其他应收款。所以之前财务做的账目中,借“其他应收款”,贷“银行存款”是正确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