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了推眼镜,拿起计算器噼里啪啦算起来)嗯,这个问题啊,我得仔细给你讲讲。暂估的时候数量是751.3,单价280,合计210364没错吧?后期回票冲暂估,理论上最好是按280的单价回来,这样账才能平得上,不然差额还得调整,麻烦得很。
不过呢,也不是说死必须得280的单价。要是实际发票上的单价跟暂估不一样,那咱就得做个调整分录。比如说,发票单价变成275了,那总金额就少了751.3×(280-275)=3756.5,这时候就得借记“原材料”或者对应科目,贷记“应付账款”之类的,把差额给冲掉。
还有啊,要是发票数量跟暂估数量也不一样,那就更复杂一点了,得把数量和单价的差异都算清楚,分别调整。总之呢,尽量按暂估的单价和数量回来,省得给自己找麻烦。要是实在不一样,就好好算算差额,别让账目不平就行。
(推了推眼镜,拿起计算器噼里啪啦算起来)嗯,这个问题啊,我得仔细给你讲讲。暂估的时候数量是751.3,单价280,合计210364没错吧?后期回票冲暂估,理论上最好是按280的单价回来,这样账才能平得上,不然差额还得调整,麻烦得很。
不过呢,也不是说死必须得280的单价。要是实际发票上的单价跟暂估不一样,那咱就得做个调整分录。比如说,发票单价变成275了,那总金额就少了751.3×(280-275)=3756.5,这时候就得借记“原材料”或者对应科目,贷记“应付账款”之类的,把差额给冲掉。
还有啊,要是发票数量跟暂估数量也不一样,那就更复杂一点了,得把数量和单价的差异都算清楚,分别调整。总之呢,尽量按暂估的单价和数量回来,省得给自己找麻烦。要是实在不一样,就好好算算差额,别让账目不平就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