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牛账网 > 会计问答 > 会计税务

会计税务

什么情况涉及纳税调整?

什么情况涉及纳税调整?
我来答 关注问题 提问于06月29日
回答 1
在会计和税务处理中,纳税调整是一个确保企业或个人按照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和缴纳税款的重要环节。以下将详细分析涉及纳税调整的情况: 1. 企业所得税方面 - 收入类项目调整 - 视同销售情况: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和利润分配等,在会计上一般不确认收入,但税法要求视同销售确认收入,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 财政补贴收入相关: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财政性资金,符合特定条件(如能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专项用途、有专门资金管理办法或要求、单独核算等)可作为不征税收入,否则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若企业未正确处理则需纳税调整。 - 延迟确认收入:会计上未及时确认收入,而税法要求在相应期间确认纳税收入,造成少计应纳税所得额,汇算清缴时需要纳税调增。 - 扣除类项目调整 - 费用扣除标准差异:例如业务招待费,税法规定按发生额的60%和全年收入的5‰孰低原则允许税前扣除,超出部分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支出,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部分需要调增。 - 不合规票据列支:用不规范票据甚至假发票、白发票等列支成本费用,或者开支没有明细资料作为凭据,违反成本费用列支真实性原则,不得在税前扣除,应进行纳税调整。 - 未实际发放工资:能够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的工资必须是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工资,企业计提而未实际发放的工资不能税前列支,需纳税调增。 - 列支与经营无关成本费用:除税法明确规定外,与企业经营无关的成本费用不能税前列支,如企业列支与经营不相关资产的折旧、代关联方支付的与经营不相关费用等,应进行纳税调整。 - 资产类项目调整 - 资产折旧摊销差异:企业计提的资产折旧、摊销金额如果与按税法规定计税基础和折旧、摊销年限计算的金额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比如企业固定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存在差异,导致会计计提折旧与税法允许扣除的折旧不同。 - 以前年度未处理损失: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的资产损失,符合当时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确认条件但因各种原因未能扣除的,不能结转在以后年度扣除,若企业在以后年度自行计算扣除而未向税务机关报批,需要纳税调整。 - 报废毁损固定资产处理: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报废、毁损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若企业在资产报损申请报批期间继续计提折旧,导致账务处理与实际情况不符,需要纳税调整。 - 其他情况 - 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扣除,若企业未按规定处理,需纳税调整。 - 关联方交易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如果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纳税调整。 2. 个人所得税方面 - 关联交易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本人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额,且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纳税调整。 - 避税港策略相关:居民个人控制或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减少分配的,税务机关可进行纳税调整。 - 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个人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纳税调整是税收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都存在多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情况。企业和个人应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法规定,确保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和合法性,避免因纳税调整带来的税务风险。
更多
0
讨论2
相关问题推荐
7月报税还有 003
热门问答
0/9)
发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