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啊,关于这个问题,咱得先搞清楚内账和外账的区别。内账主要是给老板看的,更注重实际的资金流动和成本核算,不像外账那样严格遵循税法规定。
### 一、内账是否考虑税的问题
1. 从老板角度看:老板觉得付出的19600元就是材料成本,这是很直观的想法。因为在实际支付中,老板确实支出了这笔钱来购买原材料,他可能不太在意这里面到底含了多少税。
2. 从内账本质看:内账记录的是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和资金往来。虽然在税务上,我们需要区分价款和税款,但在内账中,为了简单清晰地反映老板的资金支出和材料实际花费,可以考虑不单独拆分税额。
### 二、内账的记账方法
1. 按支付总额记账:
- 可以直接将支付的19600元全部计入原材料成本。借:原材料19600元,贷:银行存款(或现金)19600元。这样记账简单直接,符合老板对成本的直观理解,也能清楚地反映资金的去向。
- 例如,后续计算产品成本或者盘点库存时,按照这个成本来计算,能简单明了地体现材料的实际投入。
2. 如果想分开记账(仅供参考):
- 如果要更细致一点,也可以把税额分开。假设增值税税率是13%(只是举例,具体税率要看实际情况),先计算出不含税价款。不含税价款 = 19600÷(1 + 13%)≈17345.13元,税额≈19600 - 17345.13 = 2254.87元。
- 记账可以是借:原材料17345.13元,借:应交税费 - 增值税(进项税额)2254.87元,贷:银行存款(或现金)19600元。不过在内账中,“应交税费 - 增值税(进项税额)”这个科目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内账重点不在税务核算上。
总的来说,内账记账比较灵活,主要看老板的需求和习惯。如果老板就想简单记录支出,按19600元全部计入原材料成本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如果你考虑到以后可能涉及到成本分析、税务筹划(即使是内账简单筹划)等情况,分开记账也有好处。
学员啊,关于这个问题,咱得先搞清楚内账和外账的区别。内账主要是给老板看的,更注重实际的资金流动和成本核算,不像外账那样严格遵循税法规定。
一、内账是否考虑税的问题
1. 从老板角度看:老板觉得付出的19600元就是材料成本,这是很直观的想法。因为在实际支付中,老板确实支出了这笔钱来购买原材料,他可能不太在意这里面到底含了多少税。
2. 从内账本质看:内账记录的是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和资金往来。虽然在税务上,我们需要区分价款和税款,但在内账中,为了简单清晰地反映老板的资金支出和材料实际花费,可以考虑不单独拆分税额。
二、内账的记账方法
1. 按支付总额记账:
- 可以直接将支付的19600元全部计入原材料成本。借:原材料19600元,贷:银行存款(或现金)19600元。这样记账简单直接,符合老板对成本的直观理解,也能清楚地反映资金的去向。
- 例如,后续计算产品成本或者盘点库存时,按照这个成本来计算,能简单明了地体现材料的实际投入。
2. 如果想分开记账(仅供参考):
- 如果要更细致一点,也可以把税额分开。假设增值税税率是13%(只是举例,具体税率要看实际情况),先计算出不含税价款。不含税价款 = 19600÷(1 + 13%)≈17345.13元,税额≈19600 - 17345.13 = 2254.87元。
- 记账可以是借:原材料17345.13元,借:应交税费 - 增值税(进项税额)2254.87元,贷:银行存款(或现金)19600元。不过在内账中,“应交税费 - 增值税(进项税额)”这个科目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内账重点不在税务核算上。
总的来说,内账记账比较灵活,主要看老板的需求和习惯。如果老板就想简单记录支出,按19600元全部计入原材料成本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如果你考虑到以后可能涉及到成本分析、税务筹划(即使是内账简单筹划)等情况,分开记账也有好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