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眼镜,拿起笔在纸上画示意图)同学,听我说啊。代销合同有风险主要是因为法律上对“服务费”和“佣金”的认定很敏感,搞不好就成虚开发票了。咱们得换个思路,用业务真实性打底,再配合规的合同条款。
第一步:明确业务实质
让经销商用个体户/小微企业开票的前提,是他们必须提供“真实服务”。比如:
1. 市场推广服务:让他们实际做市场调研、地推、促销执行,保留签到表、照片、客户名单这些证据;
2. 物流配送辅助:比如终端配送时的装卸、清点,或者退换货的基础服务;
3. 销售支持服务:比如帮你们维护区域客户关系、收集竞品信息等。
合同里必须写清楚服务内容、验收标准,别写“服务费”要细化到具体动作(敲桌子强调)。
第二步:合同设计关键点
1. 合同名称:别写“代销协议”,改成《市场推广服务协议》或《销售辅助服务协议》;
2. 付款条件:根据“服务项目”分阶段付款,比如完成50场促销活动付50%,年底验收合格付剩余;
3. 发票对应:明确每笔款项对应哪个月的服务,附上服务验收单作为附件;
4. 违约责任:加上一条“若服务商未实际履行义务,需退回款项并承担税局稽查损失”。
第三步:证据链闭环
1. 让经销商每月提交《服务报告》,包含时间、地点、工作量(比如拍促销现场照片、客户签字的收货单);
2. 你们内部做《服务验收单》,由区域经理签字确认;
3. 付款时在银行备注写“XX月市场推广服务费”,别笼统写“代付”。
避坑提醒:
- 个体户营业额别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年销售额≤500万),否则可能被强制升一般纳税人;
- 服务费比例别超过销售额的30%,不然税局可能质疑“拆分收入”;
- 合同期别一年一签,最好按季度签,方便调整服务内容。
最后警告:如果经销商只是挂个名不开票,或者根本没提供服务,哪怕合同写得天花乱坠,税局一看银行流水和业务逻辑不匹配,照样定性虚开。记住,会计做账是“结果”,业务真实才是“原因”。(严肃脸)
(推眼镜,拿起笔在纸上画示意图)同学,听我说啊。代销合同有风险主要是因为法律上对“服务费”和“佣金”的认定很敏感,搞不好就成虚开发票了。咱们得换个思路,用业务真实性打底,再配合规的合同条款。
第一步:明确业务实质
让经销商用个体户/小微企业开票的前提,是他们必须提供“真实服务”。比如:
1. 市场推广服务:让他们实际做市场调研、地推、促销执行,保留签到表、照片、客户名单这些证据;
2. 物流配送辅助:比如终端配送时的装卸、清点,或者退换货的基础服务;
3. 销售支持服务:比如帮你们维护区域客户关系、收集竞品信息等。
合同里必须写清楚服务内容、验收标准,别写“服务费”要细化到具体动作(敲桌子强调)。
第二步:合同设计关键点
1. 合同名称:别写“代销协议”,改成《市场推广服务协议》或《销售辅助服务协议》;
2. 付款条件:根据“服务项目”分阶段付款,比如完成50场促销活动付50%,年底验收合格付剩余;
3. 发票对应:明确每笔款项对应哪个月的服务,附上服务验收单作为附件;
4. 违约责任:加上一条“若服务商未实际履行义务,需退回款项并承担税局稽查损失”。
第三步:证据链闭环
1. 让经销商每月提交《服务报告》,包含时间、地点、工作量(比如拍促销现场照片、客户签字的收货单);
2. 你们内部做《服务验收单》,由区域经理签字确认;
3. 付款时在银行备注写“XX月市场推广服务费”,别笼统写“代付”。
避坑提醒:
- 个体户营业额别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年销售额≤500万),否则可能被强制升一般纳税人;
- 服务费比例别超过销售额的30%,不然税局可能质疑“拆分收入”;
- 合同期别一年一签,最好按季度签,方便调整服务内容。
最后警告:如果经销商只是挂个名不开票,或者根本没提供服务,哪怕合同写得天花乱坠,税局一看银行流水和业务逻辑不匹配,照样定性虚开。记住,会计做账是“结果”,业务真实才是“原因”。(严肃脸)
更多
杨阳老师
回复
木棉老师
07月08日
学员你好,感谢你的补充信息!既然你的地区附加税有减半征收的政策(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那么计算方式需要相应调整。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方法:
---
1. 4月份附加税计提(增值税1578.61元)
# 计算过程:
- 城建税:1578.61 × 7% = 110.50元,减半后为 55.25元
- 教育费附加:1578.61 × 3% = 47.36元,减半后为 23.68元
- 地方教育附加:1578.61 × 2% = 31.57元,减半后为 15.79元
- 合计附加税:55.25 + 23.68 + 15.79 = 94.72元
# 会计分录:
```
借:税金及附加 94.72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55.25元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23.68元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附加 15.79元
```
---
2. 5月份附加税计提(增值税1330.19元)
# 计算过程:
- 城建税:1330.19 × 7% = 93.11元,减半后为 46.56元
- 教育费附加:1330.19 × 3% = 39.91元,减半后为 19.96元
- 地方教育附加:1330.19 × 2% = 26.60元,减半后为 13.30元
- 合计附加税:46.56 + 19.96 + 13.30 = 79.82元
# 会计分录:
```
借:税金及附加 79.82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46.56元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19.96元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附加 13.30元
```
---
注意事项:
1. 减半政策:你所在地区的附加税减半政策适用于所有纳税人(包括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因此计算时直接按税率的50%计提。
2. 按月计提:每个月的附加税都是根据当月的增值税来计算,不能将几个月的增值税加在一起计提。
3. 申报缴纳:计提后,在申报期内按时缴纳附加税,避免产生滞纳金。
---
总结:
- 4月份附加税:94.72元
- 5月份附加税:79.82元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莎莎老师
回复
杨**师
06月28日
学员啊,这种情况可得多掂量掂量。
咱先算算账。调料1000元对公走账,这1000元是不含税价的话,按正常情况,要是开专票,对方13%税点,你拿到票后能抵扣进项税,实际成本会低些。但现在对方要你出3个点才给开普票,这意味着你得额外支付1000乘以0.03,也就是30元。
关键是这开的还是普票,普票不能抵扣进项税,你这30元纯纯是成本增加,一点税务上的好处都没有。而且从财务角度看,这30元花得有点冤,没有相应的进项税抵扣来平衡。
再考虑市场情况,你可以打听打听,别的供应商同样价格下能不能给开专票,或者开普票要不要这么高的额外费用。如果别家开普票正常开,或者费用更低,那这家就不太值得合作了。
还有啊,这种额外出钱拿普票的事儿,税务上得注意合规性,别弄出啥麻烦来。综合来看,这3个点出得不太划算,你得再跟对方商量商量,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采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