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老师
回复
杨阳老师
07月12日
(拿起计算器边算边解释)这种情况属于应发未发工资补发,税务处理上要特别注意。
一、税务处理本质
1. 工资归属期:暂押的1000元属于所属月份的工资,即使延迟发放,仍应归属于原计提月份。
2. 个税申报规则:按实际发放月份合并计税,但需注意是否涉及跨年度或离职员工的特殊处理。
二、具体操作步骤
# 场景假设:
- 原应发工资5000元(已计提未发放)
- 补发1000元,实发6000元
- 员工仍在职且补发当年工资
# 1. 会计处理
- 补发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无需重复计税,因个人所得税已在原计提月份申报)
# 2. 个税申报
- 合并申报:将补发的1000元与当月工资合并计税。
- 若当月工资5000元+补发1000元=6000元
- 应纳税额 = (6000 - 5000) × 3% = 30元
# 3. 特殊情况处理
- 跨年度补发:需按补发年份的个税政策计算,可能涉及税率变化。
示例:2023年补发2022年工资,按2023年税率表计算。
- 离职员工补发:
- 单独计算补发部分个税,不与当月工资合并。
- 计算公式:补发金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三、风险提示
1. 不得重复扣除费用:补发工资仅减除一次5000元起征点,无论是否跨期。
2. 凭证留存:需保留原计提月份的应付职工薪酬凭证,避免税务质疑。
3. 系统申报:在个税申报系统中,补发部分直接计入“正常月薪”栏,系统自动累计计税。
四、实操建议
1. 与员工沟通:补发时明确告知个税影响,避免争议。
2. 年度汇算清缴:补发工资可能影响员工全年综合所得,建议提前提醒专项附加扣除。
(总结)补发工资的个税处理核心是“合并计税、不重复扣除”,按实际发放月份申报即可,注意跨年或离职的特殊情形。
小智老师
回复
小**师
07月03日
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会计工作确实需要细致和严谨,尤其是在处理暂估入库、无票成本这些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如果后续在账务处理、税务申报或者应对稽查方面还有疑问,随时可以再来交流。
另外,提醒一点:税务合规的核心是“留痕”,无论是暂估还是无票成本,一定要保存好相关证据(合同、收据、付款记录、物流单等),万一被稽查,这些资料能帮你解释清楚业务真实性。
祝你工作顺利,有问题随时找我! 😊
小智老师
回复
小**师
07月03日
暂估入库的分录需要根据业务场景和会计准则进行规范处理,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和分录示例:
---
### 一、暂估入库的适用场景
1. 货物已到,发票未到:例如采购商品已验收入库,但供应商尚未开具发票。
2. 发票未到,需月末结账:为保证账务准确性,需在月末暂估入账,下月冲回。
---
### 二、暂估入库的会计分录
#### 1. 暂估入库时(月末)
- 分录:
```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暂估金额)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暂估金额)
```
- 说明:
- 按合同价或最近采购价暂估入库金额。
- 通过“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核算,避免直接挂往来单位明细。
#### 2. 次月初冲回暂估(红字分录)
- 分录:
```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
```
- 说明:
- 冲回暂估分录,恢复账务干净状态,避免重复入账。
#### 3. 收到发票时(按实际金额入账)
- 分录:
```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实际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XX供应商(实际金额)
```
- 说明:
- 按发票实际金额入账,包括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
- 若暂估与实际金额有差异,需调整成本或费用。
---
### 三、注意事项
1. 暂估金额的合理性:
- 暂估金额应基于合同、历史采购价或市场价,避免随意估算。
- 差异较大时,需在发票到账后调整成本。
2. 税务风险:
- 暂估入库不影响增值税抵扣,需以发票为准。
- 企业所得税方面,需确保成本真实性(需保留采购合同、收货单等证据)。
3. 账务清晰性:
- 暂估分录需在次月冲回,避免长期挂账。
- 实际入账时需备注清楚“冲暂估”,便于核对。
---
### 四、案例示例
#### 场景:
公司采购一批商品,货物已入库,但发票未到,暂估金额为10,000元。次月收到发票,实际金额12,000元,增值税1,560元。
#### 分录:
1. 暂估入库(月末):
```
借:库存商品 10,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10,000
```
2. 次月初冲回暂估:
```
借:库存商品 -10,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10,000
```
3. 收到发票时(按实际金额入账):
```
借:库存商品 1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60
贷:应付账款——XX供应商 13,560
```
4. 调整差异(实际金额与暂估差额2,000元):
```
借:库存商品 2,000
贷:应付账款——XX供应商 2,000
```
---
### 五、总结
- 核心原则:暂估入库仅用于月末结账,次月必须冲回,实际以发票为准。
- 风险提示:长期暂估不冲回可能导致账实不符,税务稽查时需提供完整证据链(如合同、物流单、付款记录等)。
如有具体业务场景或疑问,可进一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