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森老师
回答于05月14日
金牌答疑老师
(推眼镜,拿起计算器噼里啪啦按)小妹啊,你这进项和销项像坐过山车似的,得先理清楚怎么回事。听老哥给你拆解拆解:
1. 先摸清楚家底
把本月所有销项票和进项票摊出来,像缝扣子一样对照着看:
- 销项3万多,按13%税率算,正常增值税是3万×13%=3900块。老板要交3000,说明可能有留抵或减免。
- 进项忽大忽小,得看具体构成。如果是货物采购的进项,有没有没认证的?劳务或服务类进项是不是偏多?
2. 对症下药
✔️ 进项>销项的情况
- 检查是否所有进项都认证了!没认证的等于白搭,赶紧去税控盘确认。
- 如果有留抵税额,可以留着以后抵扣,但老板要交3000的话,可能是有其他税种(比如附加税、企业所得税)要交,或者老板把增值税和别的税混淆了。
✔️ 进项<销项的情况
- 先算实际应纳税额:3万×适用税率 - 进项税额 = 要交的增值税。
- 如果进项太少,看看是不是有些该拿专票的拿了普票?比如采购办公用品、运费这些,催供应商补票!
- 实在凑不够进项,就得老老实实交税,但3万销项按正常税率也就3千多税,老板说的数差不多,可能他算上了附加税(增值税×12%左右),3900×12%≈468,合计4368,他可能想压缩到3000,这时候得看有没有税收优惠能用。
3. 骚操作预警
别学网上那些乱开票、买发票的歪招!税务稽查不是闹玩的。
正路子:
- 合理规划开票时间,比如把部分销项挪到下个月,或者提前确认进项发票。
- 检查有没有漏记进项,比如水电费、租金专票。
- 老板要是非逼着交3000,单独做个表,把增值税、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如果有利润)拆开算,跟他说清楚各税种的金额,别混在一起报糊涂账。
4. 终极必杀技
跟老板说:“您要非交3000,我只能先按税法来,多退少补。要不咱请税务会计再盘盘账?”(锅别自己背,涉及税务风险一定要留书面记录!)
(喝完茶,收拾计算器)记住,税这事如履薄冰,宁可前期麻烦点,也别事后被稽查!
(推眼镜,拿起计算器噼里啪啦按)小妹啊,你这进项和销项像坐过山车似的,得先理清楚怎么回事。听老哥给你拆解拆解:
1. 先摸清楚家底
把本月所有销项票和进项票摊出来,像缝扣子一样对照着看:
- 销项3万多,按13%税率算,正常增值税是3万×13%=3900块。老板要交3000,说明可能有留抵或减免。
- 进项忽大忽小,得看具体构成。如果是货物采购的进项,有没有没认证的?劳务或服务类进项是不是偏多?
2. 对症下药
✔️ 进项>销项的情况
- 检查是否所有进项都认证了!没认证的等于白搭,赶紧去税控盘确认。
- 如果有留抵税额,可以留着以后抵扣,但老板要交3000的话,可能是有其他税种(比如附加税、企业所得税)要交,或者老板把增值税和别的税混淆了。
✔️ 进项<销项的情况
- 先算实际应纳税额:3万×适用税率 - 进项税额 = 要交的增值税。
- 如果进项太少,看看是不是有些该拿专票的拿了普票?比如采购办公用品、运费这些,催供应商补票!
- 实在凑不够进项,就得老老实实交税,但3万销项按正常税率也就3千多税,老板说的数差不多,可能他算上了附加税(增值税×12%左右),3900×12%≈468,合计4368,他可能想压缩到3000,这时候得看有没有税收优惠能用。
3. 骚操作预警
别学网上那些乱开票、买发票的歪招!税务稽查不是闹玩的。
正路子:
- 合理规划开票时间,比如把部分销项挪到下个月,或者提前确认进项发票。
- 检查有没有漏记进项,比如水电费、租金专票。
- 老板要是非逼着交3000,单独做个表,把增值税、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如果有利润)拆开算,跟他说清楚各税种的金额,别混在一起报糊涂账。
4. 终极必杀技
跟老板说:“您要非交3000,我只能先按税法来,多退少补。要不咱请税务会计再盘盘账?”(锅别自己背,涉及税务风险一定要留书面记录!)
(喝完茶,收拾计算器)记住,税这事如履薄冰,宁可前期麻烦点,也别事后被稽查!
更多
木森老师
回复
木森老师
04月29日
嘿,你这思路有点问题啊!
资产负债表可不能直接用6月当月的,得用4 - 6月合并后的。因为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反映的是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你报税的时候得把整个季度的情况都体现出来,直接用6月的,那4月和5月的数据不就丢了?这可不行,税务上要求的是完整季度的数据,不然怎么准确核算企业所得税呢?
利润表里的本期金额,确实是要把4、5、6三个月的数汇总起来。利润表是时期报表,展示的是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就得把这三个月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都算清楚,汇总到一起,这样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该交多少税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啊,别图省事,按规矩来,把报表好好合并,数据填准确,咱做会计的,就得严谨点儿,不然税务查下来,麻烦事儿多着呢!
木森老师
回复
木森老师
04月29日
我干了这么多年会计,这事儿门儿清。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的期间要是4 - 6月,那利润表通常用1 - 6月的。为啥呢?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反映的是某个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4 - 6月的资产负债表期末数就是6月30日那天的数据。
而利润表是时期报表,它得展示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企业所得税是按季度预缴,7月报税的时候,要体现上半年整体的经营情况,所以利润表用1 - 6月的累计数,这样能完整反映企业上半年的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情况,跟企业所得税预缴的要求也匹配。
不过你得注意,不同地区税务要求可能有点小差别,填报之前最好再仔细看看当地税务的具体规定,别因为这点事儿出问题,谨慎点儿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