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级会计(会计实务三色笔记:存货)
来源:牛账网 作者:艾伦 阅读人数:11712 时间:2024-03-21


一 、存货的核算内容
1、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周转材料、委托代销商品等。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采购成本 | 存货采购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含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 |
其他成本 | 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认定的产品设计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但企业设计产品发生 的设计费用通常计入当期损益。 |
委托外单位加工 完成的存货成本 |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成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 工的往返运输费+按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税费(不可抵扣的税) |
不计入存货成本、 计入当期损益 | 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 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
三、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个别计价法 | 逐一辨认,以实际成本为基础;计算准确,发出成本分辨的 工作量较大。 | 优点: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缺点:存货收发频繁时,工作量较大 |
先进先出法 | 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接 近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的利润和库存存 货的价值;物价持续下跌时相反 | 优点: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 缺点: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 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
月末一次 加权平均法 |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结存成本+本期进货总成本)÷(月 初结存数量+本月进货总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 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 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缺点:由于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和发出存货成本,不便于存货成本的日 常管理与控制 |
移动加权 平均法 |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结存存货成本+本次进货的成本)÷(原 有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x本次发货前存货单 位成本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x本月月末存货 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 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 优点:使管理层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 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 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缺点: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位 成 本 ,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 繁的企业不太适用 |
四、 原材料
1、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设置的会计 科 目 | 原材料 | 借方: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 |
在途物资 | 借方:购入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入库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 | ||
应付账款 | 借方:支付的应付账款。贷方:购入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等尚未支付的款项 | ||
购入材料账 务处理 | 单货同时到 | 借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付账款等 | |
单到货未到 | 单到时 |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 |
购入材料账 务处理 | 单到货未到 | 货到时 |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
货到单未到 | 月末仍未收到发票账单时,材料按暂估价值入账 |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 |
下月初用红字冲销原暂估入账金额;待收到发票账单以后再按正常账务处理 | |||
发出材料账 务处理 |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生产经营领用材料) 其他业务成本(出售材料结转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 贷:原材料(发出存货计价方法计算确定) |
2、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设置的会计科目 | 原材料 | 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
材料采购 | 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 |
材料成本差异 | 借方:入库超支和发出节约。贷方:入库节约和发出超支。 | |
购入材料账务处理 | 购入材料并已验收入库 | ①以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 借 :材料采购(借方,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按实际成本计算)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付账款等 ②原材料入库,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 借 :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贷方,计划成本) ③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超支) 贷:材料采购 或相反分录(贷方节约) 合并分录: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差额,或贷方)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
购入材料但尚未验收入库 |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月末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等收料凭证时,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 | |
发出材料账务处理 | 生产经营领用材料 |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制造费用(间接材料成本)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消耗) 管理费用(行政部门消耗) 研发支出(研发环节消耗) 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加工材料)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
对外销售原材料 |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贷 :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 :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 |
期末分摊成本差异 | 借:生产成本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超支差) 或:借: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节约差) 贷:生产成本等 | |
材料成本差异率 | (1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2)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x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
五、周转材料
1、包装物
与“原材料”科目类似,可按实际成本核算或计划成本核算。
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 | 收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成本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
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 | 成本记入“销售费用”科目 |
出租 | 摊销的成本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
出借 | 摊销的成本记入“销售费用”科目 |
2、低值易耗品
应按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金额较小的,可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一次摊销法 | 借:制造费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 ||
分次摊销法 | 领用时 |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 |
摊销时 | 前几次领用 | 借:制造费用等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 |
最后一次领用 | 借:制造费用等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
六 、委托加工物资
发出物资时 | 借: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时为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方,计划成本核算时) |
支付加工费、运 杂费等时 |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交消费税(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贷:银行存款等 |
加工完成验收入 库时 | 借:库存商品/周转材料等(计划成本核算时为计划成本,计划单价x入库数量) 贷: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方,计划成本核算时) |
注: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加工收回后用于直接销售的,按规定计税时不准予扣除, 计入加工物资的成本。
七、库存商品
验收入库商品 |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 ||
发出商品 |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 ||
毛利率法 | (1)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2)销售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3)销售毛利=销售净额x毛利率(上期实际毛利率或本期计划毛利率)。 (4)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5)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 ||
售价金额核算法 | (1)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 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2)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3)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4)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 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 ||
购入:按验收入库商品的售 | 借:库存商品(售价) 贷:银行存款、在途物资、委托加工物资(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差额) | ||
销售: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 |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售价) | ||
期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
八、 存货清查
盘盈时 | 批准处理前 借:原材料等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 批准处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 |
盘亏时 | 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额转出)(自然灾害等原因除外) | 批准处理后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 管理费用(扣除应由他人承担的赔款后的一般经营损失或管理不善) 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
九、 存货减值
1、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税费
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已有贷方余额
2、账务处理
可变现净值<成本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 借:资产减值损失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
减值因素消失,减 值得以恢复 | 减值的金额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金额内予以恢复 |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
对外出售 | 冲减对应已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等 |
2026年初级会计考试备考一步到位,海量干货资料前100名免费领取,高频考点、历年真题、教学讲义、电子课件等等资料应有尽有。备考时间有限,资料领取名额有限,有质有量资料多多,多学不累成绩优优,赶紧点击领取吧。
资料三:初级经济法+会计实务常考公式!
资料四:满满干货!初级经济法三色笔记
最后提醒各位:想千万次不如行动一次(去听课>>)!与其被别人卷,还不如卷别人!快来开始学习!!!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