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多交税外,还存在被认定为偷逃税、接受虚开发票的法律风险,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同时因凭证缺失导致成本无法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调增,以及在税务稽查或上市审核中遭遇质疑。建议督促供应商补开发票或通过税务机关代开合规票据。
除多交税外,还存在被认定为偷逃税、接受虚开发票的法律风险,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同时因凭证缺失导致成本无法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调增,以及在税务稽查或上市审核中遭遇质疑。建议督促供应商补开发票或通过税务机关代开合规票据。
淼淼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8月06日
确实,部分地区或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基本减除费用(6万元/年)的规则全国统一。如果无法直接调整,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联系税务机关:咨询当地税务机关,了解具体政策和调整方法。
2. 更正申报:在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端)中找到该员工的记录,进行更正申报,调整累计减除费用。
3. 汇算清缴调整:在年度汇算清缴时,系统会自动进行统一计算,多退少补,确保全年扣除额度准确。
通常情况下,系统应允许通过“人员信息采集”或“更正申报”功能进行调整。如果仍无法操作,建议联系税务机关获取进一步指导。
淼淼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8月06日
入职日期为2024年2月26日,系统匹配60000元扣除费用的情况可能有以下原因:
1. 首次申报单位选择:如果这是员工首次在该单位申报个税,且之前未在其他单位享受过基本减除费用,系统会默认为其分配全年6万元的扣除额度。
2. 手动设置:财务人员在录入信息时,可能手动选择了全额6万元的扣除,而未考虑实际入职时间。
3. 系统默认规则:某些税务系统在首次录入新员工信息时,可能会默认设置为全年6万元,后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建议:
- 核实申报记录:检查员工在其他单位的申报记录,确认是否已享受过基本减除费用。
- 调整申报信息:如发现错误,及时在系统中调整累计减除费用,确保准确无误。
这样可以避免因系统默认或手动设置导致的扣除额度不准确问题。
淼淼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8月06日
是的,到汇算清缴时,系统会按全年6万元的基本减除费用进行统一计算,多退少补。如果员工在多家单位任职且基本减除费用被重复扣除,汇算清缴时会自动调整,确保只享受一次6万元的扣除额度。因此,最终结果会根据实际收入和合法扣除项进行准确结算。
淼淼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8月06日
系统不会自动匹配剩余额度。基本减除费用(6万元/年)只能在一家单位全额扣除,不能在多家单位间自动分配或累计。如果员工在多家单位任职,需选择其中一家单位享受全额扣除,其他单位则不再扣除或仅按实际剩余额度扣除。具体操作需手动调整申报信息,避免重复或超额扣除。
淼淼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8月06日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系统自动分配或手动选择导致的。具体原因如下:
1. 系统自动分配:如果员工在两家公司都有任职受雇信息,系统可能会自动将6万元的基本减除费用分配给其中一家公司,导致另一家显示为3万元或0。
2. 手动选择:员工或财务人员可能手动选择了在第二家公司享受全额6万元的扣除,而未正确调整第一家公司的扣除额度。
建议核实员工的实际入职时间和两家公司的申报记录,确保基本减除费用不被重复或超额扣除。如有误,需及时调整申报信息。
淼淼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8月06日
35000元的累计减除费用通常表示该员工在年度内部分月份未享受或未完全享受6万元的基本减除费用。可能原因包括:1)员工中途入职,仅部分月份有收入;2)之前在其他单位已部分享受了基本减除费用。具体需查看其实际入职时间和之前的申报记录。
淼淼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8月06日
6万元的扣除费用是年度基本减除费用,即每人每年可扣除6万元。在2025年7月报税时,如果该员工之前未在其他单位享受过此扣除,系统会自动按全年6万元进行累计扣除。若已在其他单位享受,则此处应为剩余可扣金额或0。
淼淼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8月06日
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端)或各省电子税务局系统,进入“人员信息采集”模块,勾选该员工后点击【任职受雇日期】进行维护即可同步至征管系统。
淼淼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8月06日
若员工从未任职受雇且无申报记录,系统默认其无任职单位,故不分配累计扣除额度。需先由实际用工方向税务机关报送人员信息并标记为“在职”,方可启用专项附加扣除及基本减除费用。
杨阳老师
回复
淼**师
07月24日
个体工商户交个税不交企税,个税是在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申报缴纳,该系统是税务系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