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牛账网 > 会计问答 > 账联分类

账联分类

老师,您好 针对这里简答题二的答案解析,我有异议 题干描述的...

老师,您好 针对这里简答题二的答案解析,我有异议 题干描述的是每月控制一次,这一次应该是针对编制财务报告这一个行为,为什么要每月控制一次还要乘以25份银行账户相关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次数、这不是一个控制行为吗?按照你们提供的答案解析的意思,如果我有2个银行账户、我每个月编制一次视为控制频率一次,一整年就有1*2*12次控制?如果我每年控制运行频率为一次,我有500个银行账户,难道就代表我测试了500次吗? 我理解的答案应该是,控制运行为每月一次,一共控制运行了12次,选取其中两个月的控制作为测试,测试选中的两个月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控制情况
我来答 关注问题 提问于08月17日
回答 1
你的疑问核心在于对“控制运行频率”与“控制对象数量”关系的理解,这确实是审计中容易混淆的点,我们结合题干和准则要求梳理如下: 1. 关键概念:控制的“运行频率”≠“控制对象数量” - 控制运行频率:指针对同一控制目标(如“确保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准确编制”),企业规定的执行周期(如每月1次、每季度1次)。 ​ - 控制对象数量:指该控制所覆盖的具体项目数量(如银行账户数量,每个账户都需要单独编制调节表,均属于该控制的执行对象)。 例如:企业有25个银行账户,每月针对每个账户单独编制调节表(即“每月对所有账户执行一次控制”),此时: - 控制运行频率是“每月1次”(周期); ​ - 每次运行时,控制覆盖25个对象(账户),即每次运行包含25项具体执行。 2. 题干场景的逻辑: 题干中“每月控制一次”的完整含义是“每月对所有银行账户(25个)的余额调节表编制过程执行一次控制”(如复核、审批等)。因此: - 全年控制运行频率为“12次”(每月1次); ​ - 每次运行时,控制实际覆盖25个账户(即每次运行包含25项具体操作),全年累计执行次数为 12次×25个=300次。 3. 为什么答案按“25×12”计算? 审计中测试控制运行有效性时,需考虑控制实际执行的总次数(而非单纯的频率周期)。因为: - 即使控制频率固定(如每月1次),但覆盖的对象越多(如账户越多),实际执行次数越多,潜在的偏差风险点也越多,需要选取的样本量需与总执行次数匹配。 ​ - 若仅按“12次频率”取样,可能遗漏不同账户的控制偏差(例如某几个账户的调节表长期存在错误,但每月的“控制频率”形式上完成了,单纯测2次频率无法发现)。 总结: 你的理解偏差在于将“控制频率(每月1次)”等同于“控制总执行次数”,而忽略了每次控制运行时覆盖的多个对象(25个账户)。正确逻辑是: - 控制频率:每月1次(全年12次); ​ - 每次运行的执行数量:25个账户(每次运行包含25项操作); ​ - 总执行次数:12×25=300次,样本量需基于此确定。 这也符合准则要求:控制执行的总次数越多,选取的样本量应相应增加,以合理保证控制在所有对象中均有效运行。
更多
0
讨论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黑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西藏
  • 内蒙古
获取验证码
热门问答
0/9)
发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