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老师
回复
快乐老师
07月04日
在6月份的原错误分录中,1,200元是个税扣缴金额,它的来源需要结合工资和个税计算规则来说明。以下是详细解释:
---
一、1,200元的构成逻辑
1. 假设条件:
- 6月工资总额:10,000元(实际发放金额)。
- 误申报为12,000元(虚增2,000元),导致个税计算基数错误。
2. 个税计算公式:
```
应扣个税 = (税前工资 - 起征点5,000)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错误申报(12,000元):
```
应扣个税 = (12,000 - 5,000) × 10% - 210 = 700 - 210 = 490元
```
(注:此计算仅为示例,实际税率需根据税法规定和工资档位确定)
- 更正后申报(10,000元):
```
应扣个税 = (10,000 - 5,000) × 10% - 210 = 500 - 210 = 290元
```
- 多扣金额:490元(错误) - 290元(正确) = 200元(示例差额)。
3. 为何示例中是1,200元?
- 如果工资较高或税率档位不同,可能导致个税差额更大。例如:
- 若错误申报导致适用更高税率(如20%),则:
```
错误个税 = (12,000 - 5,000) × 20% - 1,410 = 1,400 - 1,410 = -10元(实际按1,410元扣)
正确个税 = (10,000 - 5,000) × 10% - 210 = 290元
多扣金额 = 1,410 - 290 = 1,120元
```
- 加上其他因素(如社保、专项附加扣除等),可能累计到1,200元。
---
二、实际操作中的常见场景
1. 虚增工资导致多扣税:
- 例如:将10,000元工资误申报为12,000元,个税按12,000元计算,导致多扣税。
2. 税率档位跳升:
- 若错误申报使工资跨越税率档位(如从10%跳到20%),个税会大幅增加。
3. 漏填扣除项:
- 如未填写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房贷等),导致税基虚高。
---
三、如何准确计算多扣金额?
1. 步骤1:计算错误申报的个税
- 根据错误申报表(12,000元)重新计算个税:
```
应扣个税 = (12,000 - 5,000)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2. 步骤2:计算正确申报的个税
- 根据更正后申报表(10,000元)计算个税:
```
应扣个税 = (10,000 - 5,000)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3. 步骤3:计算差额
- 多扣金额 = 错误个税 - 正确个税
---
四、示例分录调整(按1,200元差额)
1. 6月原错误分录:
```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2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200
```
2. 7月更正分录:
- 冲回多扣的个税:
```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200
贷:税金及附加 1,200
```
- 说明:通过“税金及附加”科目还原实际税负,体现更正后的正确金额。
---
五、总结
1,200元是错误申报导致的个税多扣金额,具体计算需结合工资、税率和申报错误类型。核心逻辑是:
1. 根据错误申报表计算多扣的个税;
2. 通过会计分录冲回多扣部分,确保账务与税务一致。
竹子老师
回复
快乐老师
07月04日
一、问题核心
7月发现6月个税申报错误且已结账,需调整6月多交的个税,并确保账务与税务一致。
---
二、具体处理步骤
# 1. 6月工资凭证(原错误分录)
假设6月工资10,000元,误申报为12,000元,多扣个税500元:
```
借:管理费用——工资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0,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200(错误扣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200
```
# 2. 7月更正处理(6月已结账)
由于6月已结账,无法直接修改原凭证,需通过过渡科目调整:
## (1)冲回多扣的个税
```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500
贷:税金及附加 500
```
说明:
- 通过“税金及附加”科目调整差额,体现更正后的实际税金。
- 附注:需在凭证摘要中注明“更正6月个税申报错误”。
## (2)调整应付职工薪酬(可选)
若需还原员工实际收到的工资(即补发多扣的个税):
```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500
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 500
```
说明:
- 将多扣的个税返还给员工,避免工资与实际发放金额不符。
---
三、完整案例演示
# 1. 6月原错误分录
```
借:管理费用——工资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0,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200(错误扣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200
```
# 2. 7月更正分录
```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500
贷:税金及附加 500
```
(若需补发工资)
```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
---
四、注意事项
1. 凭证附件:
- 更正申报表、原申报表、工资发放记录需作为凭证附件,以备税务核查。
2. 税务风险:
- 更正需在税法期限内完成(通常3年内),避免滞纳金(每日0.5‰)。
3. 跨期调整原则:
- 若更正涉及以前年度,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处理。
4. 账务一致性:
- 确保更正后,“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余额与税务系统一致。
---
五、总结
通过“税金及附加”科目调整多交的个税,还原实际税负,同时根据需要补发员工工资。核心原则是:会计账务与税务申报必须同步更正,避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