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借:资产处置收益 贷:投资收益”这个分录,需从个别财务报表与合并财务报表的视角差异分析:
步骤1:个别财务报表的处理逻辑
甲公司以固定资产(机器)出资,在个别报表中,需先将固定资产做“清理”处理,再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并体现资产处置损益:
- 机器的账面价值 = 原价 - 累计折旧 = 1600 - 400 = 1200 万元;
- 机器的公允价值 = 1900 万元;
- 资产处置损益(个别报表)= 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 1900 - 1200 = 700 万元。
所以个别报表中,先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过渡,最终确认“资产处置收益”(贷方,体现收益)。
步骤2: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逻辑
从合并报表视角,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共同控制丁公司,甲公司的出资行为本质是“与合营方之间的内部交易”。
在合并报表中,需要对“内部交易产生的损益”进行归属调整:
甲公司因出资产生的资产处置收益700万元,其中仅归属于甲公司自身的部分才应体现为“投资收益”,而归属于其他合营方(乙、丙公司)的部分需抵消。
甲公司持有丁公司38%股权,乙、丙各持有31%,因此:
归属于甲公司的损益部分 = 资产处置收益 × 甲公司持股比例 = 700 × 38\% = 266 万元。
为了将“个别报表中全额确认的资产处置收益”,调整为“合并报表中仅归属于甲公司的投资收益”,需要做分录:
- 借方冲减“资产处置收益”(抵消归属于其他合营方的部分);
- 贷方确认“投资收益”(体现归属于甲公司的部分)。
简言之,这个分录是合并报表对个别报表内部交易损益的归属调整,把原本全额确认的“资产处置收益”,调整为仅归属于甲公司的“投资收益”。
要理解“借:资产处置收益 贷:投资收益”这个分录,需从个别财务报表与合并财务报表的视角差异分析:
步骤1:个别财务报表的处理逻辑
甲公司以固定资产(机器)出资,在个别报表中,需先将固定资产做“清理”处理,再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并体现资产处置损益:
- 机器的账面价值 = 原价 - 累计折旧 = 1600 - 400 = 1200 万元;
- 机器的公允价值 = 1900 万元;
- 资产处置损益(个别报表)= 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 1900 - 1200 = 700 万元。
所以个别报表中,先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过渡,最终确认“资产处置收益”(贷方,体现收益)。
步骤2: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逻辑
从合并报表视角,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共同控制丁公司,甲公司的出资行为本质是“与合营方之间的内部交易”。
在合并报表中,需要对“内部交易产生的损益”进行归属调整:
甲公司因出资产生的资产处置收益700万元,其中仅归属于甲公司自身的部分才应体现为“投资收益”,而归属于其他合营方(乙、丙公司)的部分需抵消。
甲公司持有丁公司38%股权,乙、丙各持有31%,因此:
归属于甲公司的损益部分 = 资产处置收益 × 甲公司持股比例 = 700 × 38% = 266 万元。
为了将“个别报表中全额确认的资产处置收益”,调整为“合并报表中仅归属于甲公司的投资收益”,需要做分录:
- 借方冲减“资产处置收益”(抵消归属于其他合营方的部分);
- 贷方确认“投资收益”(体现归属于甲公司的部分)。
简言之,这个分录是合并报表对个别报表内部交易损益的归属调整,把原本全额确认的“资产处置收益”,调整为仅归属于甲公司的“投资收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