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在财务会计中,当发生项目未结束的跨年资金退回,且会计分录为借记 “财政应返还额度” 科目,贷记 “以前年度盈余调整”“库存物品” 等科目时,该资金是退回给财政部门,而非企业。
同学你好,在财务会计中,当发生项目未结束的跨年资金退回,且会计分录为借记 “财政应返还额度” 科目,贷记 “以前年度盈余调整”“库存物品” 等科目时,该资金是退回给财政部门,而非企业。
淼淼老师
回复
慧慧老师
07月07日
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会计工作涉及的细节多、规范性强,遇到问题多思考、多核实,很重要。以后有啥不懂的,随时来问,咱们一起把账理清楚、把税务处理好。
淼淼老师
回复
慧慧老师
07月07日
企业账上应付给股东的往来款、报销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和程序的情况下,是可以直接转为实缴资本的。以下是具体的会计分录及税务处理方式:
一、会计分录
1. 往来款转实收资本:
- 借:其他应付款——XX股东(根据实际股东名称填写)
- 贷:实收资本——XX股东(根据实际股东名称填写)
2. 报销费用转实收资本:
- 首先,需要将报销费用进行正常记账处理,即:
- 借:相关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根据费用性质填写)
- 贷:其他应付款——XX股东(或现金/银行存款,根据实际支付方式填写)
- 然后,将这部分费用转为实收资本,即:
- 借:其他应付款——XX股东(或现金/银行存款,根据上一步的实际科目填写)
- 贷:实收资本——XX股东(根据实际股东名称填写)
二、税务处理
1. 企业所得税:
- 股东以债权或报销费用转为实收资本,通常不视为企业的应税收入,因此企业一般不需要就此缴纳企业所得税。但需注意,如果该转换行为导致企业净资产增加,且企业后续有利润分配行为,则分配的利润可能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2. 印花税: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规定,营业账簿应按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合计金额的万分之二点五缴纳印花税。因此,在往来款或报销费用转为实收资本后,企业需要按规定缴纳印花税。
3. 个人所得税:
- 如果股东是自然人,且其将债权或报销费用转为实收资本的行为被视为一种投资收益,那么股东可能需要就此缴纳个人所得税。但通常情况下,如果股东并未实际取得现金或实物形式的分红,而是选择将债权或费用转为股权,那么一般不会立即产生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然而,如果未来股东从公司获得分红,则需要按照相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注意事项
1. 法律程序:在进行往来款或报销费用转实收资本的操作前,企业必须确保已经履行了相关的法律程序,如股东会决议、修改公司章程等。
2. 债权真实性:确保转作实收资本的债权是真实存在的,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 评估作价:对于非货币性资产出资(虽然本例中主要讨论的是债权和费用,但理论上也适用),需要经过评估作价,确保出资的公允性。
4. 工商变更登记:完成会计处理后,企业需要及时向工商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更新注册资本信息。
综上所述,企业账上应付给股东的往来款、报销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和程序的情况下,是可以直接转为实缴资本的。但在操作过程中,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小智老师
回复
淼**师
06月25日
哈哈,不客气!能帮你理顺思路,我也挺开心的~会计这玩意儿确实容易把人绕晕,多练几遍就能通透了!你这种钻劲儿挺好,别急,慢慢来。以后有啥问题随时砸过来,咱们一起搞定它!
祝你学得顺顺利利,早日拿下会计!💪
小智老师
回复
淼**师
06月25日
别急,我懂你卡在哪儿了。你纠结的点在于“企业实际交了增值税,现金流是不是少了这块钱”?咱们来拆解这笔业务,把增值税的流向捋清楚:
---
### 1. 先算净利润(不含增值税)
- 收入100元(含13%增值税) → 不含税收入 = 100 ÷ 1.13 ≈ 88.50元
- 成本80元(含13%增值税) → 不含税成本 = 80 ÷ 1.13 ≈ 70.80元
- 企业所得税(5%) = (88.50 - 70.80) × 5% = 17.70 × 5% = 0.885元
- 净利润 = 17.70 - 0.885 = 16.815元(约16.82元)
关键点:增值税是价外税,不进入利润表,所以净利润不受增值税影响。
---
### 2. 再算现金流(含增值税)
增值税是“代收代付”的钱,企业只是“过手”:
- 销售时收到现金 = 含税收入 = 100元
- 采购时支付现金 = 含税成本 = 80元
- 实际缴纳增值税 = 销项税 - 进项税 = (100 - 80) ÷ 1.13 × 13% = 2.301元
- 企业所得税现金流 = 0.885元
净现金流 = 收到100元 - 支付80元 - 缴税2.301元 - 缴税0.885元 ≈ 16.814元(约16.81元)
---
### 3. 你为什么会绕进去?
你误以为“企业支付了增值税2.301元,所以现金流要再减去这部分”。但其实是:
- 增值税的现金流影响已经体现在“收100元”和“付80元”里了:
- 销售时收到的100元里,包含销项税11.50元;
- 采购时支付的80元里,包含进项税9.20元;
- 实际净现金流是100 - 80 = 20元,再扣除实际缴税的2.30元和企业所得税0.885元,最后剩下16.81元。
---
### 总结:净利润 vs 现金流
- 净利润:只算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和成本,再扣所得税,结果是16.82元。
- 现金流:包含实际收付的增值税,结果是16.81元(四舍五入差异)。
核心逻辑:增值税是“代收代付”,企业只是中间人,现金流影响已经在收支中体现,不需要额外再减。
---
### 举个例子帮你理解:
假设你开了一家店:
- 卖东西收了100元(含税),其中11.50元是替税务局收的增值税;
- 买东西花了80元(含税),其中9.20元是替税务局付的增值税;
- 实际赚的钱是100 - 80 = 20元,但需要交2.30元增值税给税务局,再交0.885元所得税。
最后剩下的钱 = 20 - 2.30 - 0.885 = 16.815元,和净利润一致。
---
别纠结了,增值税的现金流影响已经包含在收支里,净利润和现金流的差异主要来自所得税,不是增值税。
淼淼老师
回复
慧慧老师
07月07日
我来说说,分公司过往单据不全且无对公户时,可按以下步骤补救财务核算问题:
一、梳理现有资料
1. 收集残存凭证:全面清点分公司所有现存的财务资料,如部分发票、收据、合同、付款申请单等,按时间顺序初步整理。对于缺失的凭证,查看是否有相关邮件、聊天记录等能证明业务发生的辅助信息,打印或截图留存。
2. 核对银行流水替代记录:虽无对公户,但若有使用个人账户或其他支付方式进行业务收支,收集对应的银行流水明细(个人账户需区分清楚资金用途)、微信支付宝转账记录等,标注每笔收支对应的业务事项、时间及金额。
二、重建账务体系
1. 设立账套与科目:在会计软件或手工账本中为分公司单独建立账套,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分公司业务特点设置会计科目,如资产类、负债类、收入类、成本类等基础科目,确保后续核算有清晰的框架。
2. 补录过往业务:根据梳理的资料,对能确定详情的业务进行账务补录。例如,有发票的业务按发票信息入账,同时参考替代性银行流水记录确认资金流向;对于暂无明确凭证的业务,先预估入账并备注说明,待后续获取准确信息再调整。如无法确定具体收支对应的科目,可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等过渡性科目,后续查明再转出。
三、处理特殊事项
1. 往来款项清理:重点梳理与其他单位、总公司及员工的往来款项,通过函证、对账等方式核实余额。对于长期挂账且原因不明的款项,分析可能存在的情况,如坏账损失、未及时结算的费用等,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或进行账务调整。
2. 资产盘点与入账:对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进行全面盘点,确定其数量、价值及使用状况。对于有购置凭证的资产,按实际成本入账;若无凭证但能确定市场价值的,可参考同类资产价格评估入账,并补充登记资产卡片。
四、完善财务制度
1. 规范凭证管理:制定严格的财务报销制度,要求所有业务必须有合法有效的凭证支持,包括发票、收据、内部审批单等,杜绝白条入账。同时,明确凭证的整理、装订及保管要求,方便日后查阅审计。
2. 资金管理规划:考虑为分公司开立对公账户,若因特殊原因暂无法开立,明确规定个人账户代收付资金的使用范围、审批流程及定期对账要求,确保资金流向清晰可查,降低财务风险。
2. 与税务机关沟通:主动向当地税务机关说明分公司的财务现状及补救措施,了解可能涉及的税务风险及处理方式,争取税务机关的指导与支持,避免因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税务处罚。
总之,要耐心细致地梳理现有资料,合理运用替代记录重建账务,妥善处理特殊事项,同时完善财务制度防止问题重现,必要时借助外部专业力量,逐步解决分公司财务核算混乱的局面。
淼淼老师
回复
慧慧老师
07月07日
分公司超3年未进行财务核算,需立即补救。先建账,补录过往收支、资产等数据,与总公司对账。核查税务,补缴税款与申报,依规处理滞纳金。同步完善财务制度,明确核算流程,加强人员培训,确保后续合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