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你这样理解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向供应商要普票确实比要专票更划算,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成本费用确认角度
- 普票情况:如果取得的是普票,价税合计11.3万元(不含税10万+增值税1.3万)都可以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比如用于职工福利,可全额计入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然后在发放时从该科目转出,冲减库存商品等相关科目,完整地反映了企业为这项福利实际支出的总成本。
- 专票情况:若取得专票,虽然购买时支付了含税价11.3万元,但由于用于集体福利,其进项税额1.3万元不能抵扣,在后期进行进项转出时,只能按照不含税的10万元冲减费用或成本,这样就会少计了1.3万元的成本费用,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支出。
2. 税务处理角度
- 普票情况:普票不存在抵扣进项税的问题,所以会计处理相对简单直接,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进项税额转出操作,减少了税务处理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
- 专票情况:专票涉及到进项税额的处理,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认证抵扣,之后在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时,再将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这个过程增加了税务处理的工作量和难度,而且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税务风险,例如忘记及时转出进项税额,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
综上所述,从成本费用的准确确认以及税务处理的简便性考虑,对于用于集体福利且后期需进项转出的这批货物,向供应商索取普票更为划算。
没错,你这样理解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向供应商要普票确实比要专票更划算,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成本费用确认角度
- 普票情况:如果取得的是普票,价税合计11.3万元(不含税10万+增值税1.3万)都可以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比如用于职工福利,可全额计入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然后在发放时从该科目转出,冲减库存商品等相关科目,完整地反映了企业为这项福利实际支出的总成本。
- 专票情况:若取得专票,虽然购买时支付了含税价11.3万元,但由于用于集体福利,其进项税额1.3万元不能抵扣,在后期进行进项转出时,只能按照不含税的10万元冲减费用或成本,这样就会少计了1.3万元的成本费用,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支出。
2. 税务处理角度
- 普票情况:普票不存在抵扣进项税的问题,所以会计处理相对简单直接,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进项税额转出操作,减少了税务处理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
- 专票情况:专票涉及到进项税额的处理,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认证抵扣,之后在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时,再将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这个过程增加了税务处理的工作量和难度,而且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税务风险,例如忘记及时转出进项税额,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
综上所述,从成本费用的准确确认以及税务处理的简便性考虑,对于用于集体福利且后期需进项转出的这批货物,向供应商索取普票更为划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