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你提出的生产企业出口报关单贸易方式为货样广告品、不收汇且纳税申报按免税申报的问题,以下是我的详细解答:
### 一、确认是否符合免税条件
1. 贸易方式与报关:确保出口报关单上的贸易方式准确填写为“货样广告品”(监管方式代码一般为3010)。这种方式适用于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专供订货参考的货物样品或用以宣传商品内容的广告宣传品,且不论是否收取外汇均可采用。
2. 税收政策适用:根据相关规定,出口但未计入外销销售收入的样品、展品,免征增值税。因此,需要确认出口的货样广告品是否符合免税政策,即不属于国家规定不予退(免)税的货物。
### 二、准备免税申报所需资料
1. 出口货物报关单:这是免税申报的核心凭证,如无法提供出口退税联,可提供其他联次代替。
2. 出口发票:虽然可能未实际收汇,但仍需开具出口发票,并注明贸易方式为“货样广告品”。
3. 进货凭证:如果出口的货样广告品是购进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如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等。
4. 其他相关资料: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提供委托出口的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如适用)、装箱单、合同等。
### 三、进行会计处理
1. 账务处理:由于是免费提供的样品,会计上通常不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而是将相关成本计入“销售费用”或“业务宣传费”等科目。具体分录如下:
- 借:销售费用/业务宣传费
- 贷:库存商品(产成品)
2. 进项税额转出:由于免税货物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对应的进项税额需要做转出处理。如果兼营免税项目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时,需要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并转入成本。
### 四、办理免税申报手续
1. 填报免税申报表:在货物劳务免税业务发生的次月(按季度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的为次季度),填报《免税出口货物劳务明细表》,并提供正式申报电子数据,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申报手续。
2. 资料留存备查:将准备好的免税申报所需资料按《免税出口货物劳务明细表》载明的申报顺序装订成册,留存企业备查。税务机关可能会随时调阅这些资料进行核查。
### 五、注意事项
1. 确保资料真实完整:所有提供的申报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否则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
2. 关注税收政策变化:税收政策可能会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和税收制度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申报策略。
3. 与海关、税务部门沟通:在出口和申报过程中,如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指导,建议及时与海关、税务部门沟通联系,以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你提出的生产企业出口报关单贸易方式为货样广告品、不收汇且纳税申报按免税申报的问题,以下是我的详细解答:
一、确认是否符合免税条件
1. 贸易方式与报关:确保出口报关单上的贸易方式准确填写为“货样广告品”(监管方式代码一般为3010)。这种方式适用于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专供订货参考的货物样品或用以宣传商品内容的广告宣传品,且不论是否收取外汇均可采用。
2. 税收政策适用:根据相关规定,出口但未计入外销销售收入的样品、展品,免征增值税。因此,需要确认出口的货样广告品是否符合免税政策,即不属于国家规定不予退(免)税的货物。
二、准备免税申报所需资料
1. 出口货物报关单:这是免税申报的核心凭证,如无法提供出口退税联,可提供其他联次代替。
2. 出口发票:虽然可能未实际收汇,但仍需开具出口发票,并注明贸易方式为“货样广告品”。
3. 进货凭证:如果出口的货样广告品是购进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如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等。
4. 其他相关资料: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提供委托出口的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如适用)、装箱单、合同等。
三、进行会计处理
1. 账务处理:由于是免费提供的样品,会计上通常不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而是将相关成本计入“销售费用”或“业务宣传费”等科目。具体分录如下:
- 借:销售费用/业务宣传费
- 贷:库存商品(产成品)
2. 进项税额转出:由于免税货物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对应的进项税额需要做转出处理。如果兼营免税项目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时,需要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并转入成本。
四、办理免税申报手续
1. 填报免税申报表:在货物劳务免税业务发生的次月(按季度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的为次季度),填报《免税出口货物劳务明细表》,并提供正式申报电子数据,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申报手续。
2. 资料留存备查:将准备好的免税申报所需资料按《免税出口货物劳务明细表》载明的申报顺序装订成册,留存企业备查。税务机关可能会随时调阅这些资料进行核查。
五、注意事项
1. 确保资料真实完整:所有提供的申报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否则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
2. 关注税收政策变化:税收政策可能会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和税收制度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申报策略。
3. 与海关、税务部门沟通:在出口和申报过程中,如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指导,建议及时与海关、税务部门沟通联系,以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