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月老师
回复
曦月老师
2025年03月28日
明白了,您之前增加固定资产原值时是通过“借:固定资产 贷:应付账款”来进行的。现在需要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并且没有计入累计折旧。
问题分析
1. 固定资产原值多了30万:这意味着某个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比实际价值多出30万元。
2. 固定资产原值少了30万:这意味着另一个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比实际价值少了30万元。
3. 调整操作:
- 将少的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了30万,并已经做了凭证。
- 现在需要对多的固定资产进行减少30万原值的凭证处理。
会计分录
为了调整固定资产的原值,我们需要做相应的会计分录。假设两个固定资产分别记为固定资产A(多了30万)和固定资产B(少了30万)。
# 增加固定资产B原值的凭证(已完成)
```plaintext
借:固定资产B 300,000
贷:应付账款 300,000
```
这个分录表示增加了固定资产B的原值,同时增加了应付账款。
# 减少固定资产A原值的凭证(待完成)
要减少固定资产A的原值,我们需要做以下会计分录:
```plaintext
借:应付账款 300,000
贷:固定资产A 300,000
```
这个分录表示减少了固定资产A的原值,同时减少了应付账款。
详细解释
1. 借方科目:应付账款
- 应付账款是负债账户,减少固定资产原值时,相应地减少应付账款。
2. 贷方科目:固定资产A
- 直接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值。
总结
通过上述会计分录,我们完成了对固定资产原值的调整,使得账面上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具体步骤如下:
1. 增加固定资产B的原值,并增加相应的应付账款。
2. 减少固定资产A的原值,并减少相应的应付账款。
这样,整个调整过程就完整了,确保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曦月老师
回复
曦月老师
2025年03月28日
好的,让我们再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问题分析
1. 固定资产原值多了30万:这意味着某个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比实际价值多出30万元。
2. 固定资产原值少了30万:这意味着另一个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比实际价值少了30万元。
3. 调整操作:
- 将少的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了30万,并已经做了凭证。
- 现在需要对多的固定资产进行减少30万原值的凭证处理。
会计分录
为了调整固定资产的原值,我们需要做相应的会计分录。假设两个固定资产分别记为固定资产A(多了30万)和固定资产B(少了30万)。
# 增加固定资产B原值的凭证(已完成)
```plaintext
借:固定资产B 300,000
贷:累计折旧B 300,000
```
这个分录表示增加了固定资产B的原值,同时增加了累计折旧,以保持资产和负债的平衡。
# 减少固定资产A原值的凭证(待完成)
要减少固定资产A的原值,我们需要做以下会计分录:
```plaintext
借:累计折旧A 300,000
贷:固定资产A 300,000
```
这个分录表示减少了固定资产A的原值,同时减少了累计折旧,以保持资产和负债的平衡。
详细解释
1. 借方科目:累计折旧A
- 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抵减账户,减少固定资产原值时,相应地减少累计折旧。
2. 贷方科目:固定资产A
- 直接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值。
总结
通过上述会计分录,我们完成了对固定资产原值的调整,使得账面上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具体步骤如下:
1. 增加固定资产B的原值,并增加相应的累计折旧。
2. 减少固定资产A的原值,并减少相应的累计折旧。
这样,整个调整过程就完整了,确保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