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牛账网 > 会计问答 > 行业实操

行业实操

供应商为非正常户,税务系统有预警我公司取得的发票要进项税转出...

供应商为非正常户,税务系统有预警我公司取得的发票要进项税转出,涉及到20个月左右,这个有什么政策依据吗?这么久的不可能全部转出吧
我来答 关注问题 提问于2024年10月11日
回答 1
说到税务系统预警因为供应商成了非正常户,导致咱们公司要进项税转出的事儿,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好几个月的发票。不过放心,我凭借自己多年在会计行业的经验,这种情况其实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咱们一起来仔细看看怎么应对吧。 ### 一、政策依据 1. **税务总局的公告** - **政策背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走逃(失联)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认定处理有关问题的公告》(2016年第76号),如果取得异常凭证的企业符合相关条件,需要对相关的进项税进行转出处理。这一政策旨在打击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的各类违法行为,如虚开、伪造等。 - **具体条款**:公告明确指出,当取得异常凭证的企业连续六个月零申报或不申报,将被列入非正常户管理。对于已经取得的进项税发票,应当在发现问题的当期进项税转出。这意味着,如果供应商被认定为非正常户,那么与之相关的所有进项税都需要转出,不论这些发票是在多久之前开具的。 - **执行要求**:税务机关会对企业的抵扣进项税进行比对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将会要求企业进行进项税转出,并在次月纳税申报期结束前完成调整。这一要求不仅适用于当期发现的情况,还可能涉及到以往多个月份的相关调整。 2. **地方性法规和补充政策** - **地方性法规**:许多地方政府会根据具体情况出台相关细化政策。例如,某些地区可能会针对不同的纳税人信用等级提供不同的处理方案,以帮助合规企业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 - **补充政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地方政府可能会发布补充政策,例如对因非正常户造成的进项税转出提供一定的缓冲期限或简化流程,帮助企业更好地过渡和调整。 - **实施细则**:地方政府通常会发布实施细则,对企业如何申报、如何进行进项税转出等具体操作进行详细说明。这些细则为企业提供了操作指引,有助于减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3. **相关法律法规** - **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明确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要求。其中,第21条明确规定了增值税扣税凭证的法律要求和处理方法,包括对虚开、伪造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 **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了税务机关在发现企业取得虚假或异常发票时的处理方法。这包括进项税转出的要求和后续的稽查措施。 - **财务与会计法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财税〔2008〕174号文件,企业取得异常凭证但尚未认证抵扣的情况下,必须做进项税转出处理。这有助于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也符合税法规定。 ### 二、操作及应对策略 1. **进项税转出** - **确认异常凭证**:企业应定期审查所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确认是否存在异常。可以通过比对发票信息与税务系统中的记录,筛查出存在问题的发票。 - **系统操作**:在确认异常凭证后,应立即在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中进行进项税转出操作。这包括填写相应的表格,并提交给税务机关。 - **调整账簿**: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企业需要调整会计账簿,确保所有的进项税转出操作在账簿中有详细记录。这有助于保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沟通与申诉**:如果企业认为某些进项税转出操作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并提供相关证据进行申诉。这包括向上游企业了解发票问题,以及向税务机关提供交易证据等。 - **合法使用凭证**:企业在处理异常凭证时,应确保遵循法律法规,避免因误操作导致更大的法律风险。例如,确保所有操作基于税务机关的具体要求和政策文件。 - **定期更新知识**:由于税收政策经常变化,企业财务人员应定期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以确保所有操作符合最新的政策要求。这包括参加培训课程、订阅税务期刊等。 3. **建立内控制度** - **内部审核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核机制,定期对采购发票进行审核,确保发票来源合法、信息真实。这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来实现。 -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这包括对供应链的尽职调查、对发票来源的验证等。 - **培训与教育**:加强财务人员培训,特别是针对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正确理解和操作。这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研讨会、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来实现。 ### 三、长期影响
更多
0
讨论
8月报税还有 025
热门问答
0/9)
发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