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笔试初中物理教案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来源:牛账网 作者:牛小编 阅读人数:11446 时间:2022-04-17
盛年不重来,一日再难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热度持续走高已经不是新鲜事了。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下面就和老师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有关教资笔试初中物理教案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问题的解答吧。
关于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家都备考得怎么样了呢?牛账网苏老师整理了教资笔试初中物理教案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起来看下吧!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声音的产生原因以及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并能用此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实验学会观察与发现的方法,掌握物理学习中归纳总结的能力,实验中学会微观放大法这种物理学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物理现象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产生需要振动;掌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常见的介质。
2. 教学难点:理解发声时一定振动,只是振动大小有区别;真空不能传声。
三、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大自然中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声音对我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但是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又是如何传播让我们听到的呢?
2. 新课讲授:
(1)声音的产生
拨动皮筋,用手摸说话时的喉结,敲鼓时的鼓面上的水花……观察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思考: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声带不振动时,不发声。
有声音一定有振动?——敲击桌面,看不到振动,但是放上水杯之后看到水花振动,说明振动虽小但是有,这种方法是微观放大法。
振动可以发声——记录振动就可以记录声音。磁带,唱片机,光盘。
(2)声音的传播
平时我们听到发声的物体离我们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是如何传播使我们听到的呢?我们的耳朵与发声物体之间有什么?有空气。
验证实验: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观察声音的变化。
随着空气减少,声音慢慢变小,直至真空时声音消失。
→空气传播声音,空气是一种介质,真空不传声。
3. 巩固提高:
思考:固体和液体能否传声呢?
A在一侧用足够小的力敲击桌子,B趴在桌子另一侧,能听见声音——固体传声。
游泳时听到岸上人说话——液体传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4. 小结作业:
既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那传播速度有什么区别呢?设计小实验或者结合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真空不传声
关于小伙伴们提问的问题老师已经解答完毕,希望老师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希望所有学员在牛账网学有所成,关注牛账网即可了解更多有关教资考试内容。
牛账网2022年教师资格证新课上线,全新升级的新课从多年成功辅导的经验中,以学员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教资考试命题规律、重点、难点,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员开设2022年幼儿园全程班、小学全程班、初中全程班、高中全程班及面试等课程等,为不同学员量身打造,带你高效备考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