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给你详细解答一下企业筹备期间借股东的钱以及相关没有发票的情况如何处理分录。
### 一、收到股东借款时的分录
当企业筹备期间向股东借钱,收到款项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 股东姓名(或股东借款等具体明细科目)
这里“其他应付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交税费、长期应付款等以外的其他各项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应付和暂收款项。股东借款属于这类短期负债性质的款项,所以先计入此科目。不过要是借款明确是长期性质的,也可以根据情况设置“长期应付款 - 股东借款”等科目来核算。
### 二、借款用于公司筹建且无发票情况的处理
1. 费用发生时(无发票)
对于用于公司筹建但无发票的支出,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是正常的、合理的筹建费用支出,只是暂时没有取得发票,可以先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暂估入账,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 开办费”科目。分录为:
借:长期待摊费用 - 开办费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对应的资产科目,比如库存现金等,如果是用现金支付的部分)
同时,要尽快督促相关人员去获取发票,后续如果取得了合法有效的发票,再进行相应的冲销暂估和按发票金额准确入账的处理。
2. 开始经营后(涉及开办费摊销等)
当企业正式开始经营后,要将之前归集在“长期待摊费用 - 开办费”里的金额,按照规定进行摊销(一般可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也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按合理期限摊销),转入“管理费用 - 开办费摊销”等科目,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 开办费摊销
贷:长期待摊费用 - 开办费
需要注意的是,税务方面对于没有发票的开办费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是有一定限制和要求的,虽然企业会计核算上可以按上述方式处理,但税法上可能不允许无发票的这部分费用在税前全额扣除,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等相应处理,要确保既符合会计核算要求,也满足税务合规性哦。
总之,企业筹备期间借股东的钱以及相关无发票业务的会计处理,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为企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来给你详细解答一下企业筹备期间借股东的钱以及相关没有发票的情况如何处理分录。
一、收到股东借款时的分录
当企业筹备期间向股东借钱,收到款项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 股东姓名(或股东借款等具体明细科目)
这里“其他应付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交税费、长期应付款等以外的其他各项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应付和暂收款项。股东借款属于这类短期负债性质的款项,所以先计入此科目。不过要是借款明确是长期性质的,也可以根据情况设置“长期应付款 - 股东借款”等科目来核算。
二、借款用于公司筹建且无发票情况的处理
1. 费用发生时(无发票)
对于用于公司筹建但无发票的支出,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是正常的、合理的筹建费用支出,只是暂时没有取得发票,可以先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暂估入账,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 开办费”科目。分录为:
借:长期待摊费用 - 开办费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对应的资产科目,比如库存现金等,如果是用现金支付的部分)
同时,要尽快督促相关人员去获取发票,后续如果取得了合法有效的发票,再进行相应的冲销暂估和按发票金额准确入账的处理。
2. 开始经营后(涉及开办费摊销等)
当企业正式开始经营后,要将之前归集在“长期待摊费用 - 开办费”里的金额,按照规定进行摊销(一般可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也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按合理期限摊销),转入“管理费用 - 开办费摊销”等科目,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 开办费摊销
贷:长期待摊费用 - 开办费
需要注意的是,税务方面对于没有发票的开办费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是有一定限制和要求的,虽然企业会计核算上可以按上述方式处理,但税法上可能不允许无发票的这部分费用在税前全额扣除,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等相应处理,要确保既符合会计核算要求,也满足税务合规性哦。
总之,企业筹备期间借股东的钱以及相关无发票业务的会计处理,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为企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
杨阳老师
回复
杨阳老师
2025年06月04日
要计算税前工资6000元在五线城市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我们需要考虑社保和公积金的扣除,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税率。以下是详细的计算步骤:
---
1. 确定社保和公积金的扣除
在五线城市,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基数通常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实际工资(以较低者为准)。假设:
- 养老保险:个人缴纳比例为8%
- 医疗保险:个人缴纳比例为2%
- 失业保险:个人缴纳比例为0.5%
- 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比例为5%-12%,假设为5%
社保和公积金总扣除比例:
8% + 2% + 0.5% + 5% = 15.5%
社保和公积金扣除金额:
6000 × 15.5% = 930 元
---
2.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应纳税所得额为:
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工资 - 社保和公积金扣除 - 起征点
应纳税所得额 = 6000 - 930 - 5000 = 70 元
---
3. 计算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
个人所得税 = 70 × 3% = 2.1 元
---
4. 最终到手工资
到手工资 = 税前工资 - 社保和公积金扣除 - 个人所得税
到手工资 = 6000 - 930 - 2.1 = 5067.9 元
---
总结
- 税前工资:6000元
- 社保和公积金扣除:930元
- 个人所得税:2.1元
- 到手工资:5067.9元
因此,税前6000元在五线城市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1元。
竹子老师
回复
杨**师
05月22日
(仔细看着账本,边写边说)要是抵增值税和附加税欠税,分录得分开做。
先抵增值税,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这就好比把之前留着的进项税拿出来补欠的增值税。
再处理附加税,因为附加税是基于增值税等计算的,增值税欠税抵了,附加税也得调整。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这些附加税科目,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之类的,具体看附加税怎么算的。
不过,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因当地税务政策、企业具体情况有点差别。你还得看看有没有其他特殊情况,比如有没有税务机关的特殊要求,或者企业自己特殊的账务处理规定,这些都会影响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