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牛账网 > 会计问答 > 账联分类

账联分类

老师,第一个问题:这个在做合并报表对子公司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

老师,第一个问题:这个在做合并报表对子公司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分录中,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存货等,为什么要分第一年和第二年,第二个问题:47页最后一行那个公式是不是(公-账)/尚可使用寿命
我来答 关注问题 提问于07月31日
回答 1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分第一年和第二年编制调整分录 1. 第一年调整的必要性: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购买日,子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子公司个别报表仍按账面价值记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将子公司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同时,由于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后,其折旧、摊销等后续计量金额与按账面价值计量不同,会影响子公司净利润,所以要在第一年编制分录调整资产价值及净利润,以反映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合并报表编制要求。例如,固定资产购买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折旧会高于按账面价值计算的折旧,从而影响净利润,需通过分录调整。 ​ 2. 第二年调整的必要性:第二年编制调整分录时,一方面要延续第一年将资产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的调整(因为这一调整在合并报表层面是持续的,资产价值需持续按公允价值反映 ),另一方面,对于第一年因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导致的对净利润调整的影响,会反映在未分配利润中。在第二年,前期对净利润调整的累计影响已包含在未分配利润年初数里,所以要对年初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同时对当年因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产生的折旧、摊销等费用继续调整,以保证合并报表各期数据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比如,第一年补提的折旧影响了净利润,进而影响了未分配利润,第二年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考虑这一累计影响。 第二个问题:关于公式 1. 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摊销调整公式“(公 - 账)/尚可使用寿命”:“公 - 账”即购买日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这个差额是需要在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进行分摊的金额。除以尚可使用寿命,就是将这一差额按直线法(一般情况下)分摊到每一年应补提的折旧或摊销金额 。例如,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账面价值多100万元,尚可使用寿命10年,那么每年就需要多计提折旧10万元(100/10),通过该公式计算出补提金额,在编制调整分录时调整管理费用等,以准确反映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费用情况。
更多
0
讨论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黑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西藏
  • 内蒙古
获取验证码
热门问答
0/9)
发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