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借” 和 “贷” 就是两个符号,不用纠结字面意思,记住一个核心:所有业务都要 “左右平衡”,左边借,右边贷,金额必须相等。
用大白话分两步记:
先确定科目属于 “哪一类”(不用死记口诀,看本质):
钱、东西、别人欠你的(比如现金、设备、应收账款)→ 资产类,增加记 “借”,减少记 “贷”。
你欠别人的(比如欠款、工资)→ 负债类,增加记 “贷”,减少记 “借”。
公司自己的家底(老板投的、赚的)→ 所有者权益类,增加记 “贷”,减少记 “借”。
卖东西赚的钱 → 收入类,增加记 “贷”,减少记 “借”。
花的钱、成本(比如买东西的钱、房租)→ 费用 / 成本类,增加记 “借”,减少记 “贷”。
再想 “这笔业务让科目怎么变了”:
比如 “花 100 元买了办公用品”:
现金(资产)少了 100 → 贷:库存现金 100
办公费(费用)多了 100 → 借:管理费用 100
左右平衡(借 100 = 贷 100),就对了。
简单说:资产、费用多了借,少了贷;负债、权益、收入多了贷,少了借。遇到业务先想 “谁多了、谁少了”,再套进去,练几次就顺了。
其实 “借” 和 “贷” 就是两个符号,不用纠结字面意思,记住一个核心:所有业务都要 “左右平衡”,左边借,右边贷,金额必须相等。
用大白话分两步记:
先确定科目属于 “哪一类”(不用死记口诀,看本质):
钱、东西、别人欠你的(比如现金、设备、应收账款)→ 资产类,增加记 “借”,减少记 “贷”。
你欠别人的(比如欠款、工资)→ 负债类,增加记 “贷”,减少记 “借”。
公司自己的家底(老板投的、赚的)→ 所有者权益类,增加记 “贷”,减少记 “借”。
卖东西赚的钱 → 收入类,增加记 “贷”,减少记 “借”。
花的钱、成本(比如买东西的钱、房租)→ 费用 / 成本类,增加记 “借”,减少记 “贷”。
再想 “这笔业务让科目怎么变了”:
比如 “花 100 元买了办公用品”:
现金(资产)少了 100 → 贷:库存现金 100
办公费(费用)多了 100 → 借:管理费用 100
左右平衡(借 100 = 贷 100),就对了。
简单说:资产、费用多了借,少了贷;负债、权益、收入多了贷,少了借。遇到业务先想 “谁多了、谁少了”,再套进去,练几次就顺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