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牛账网 > 会计问答 > 行业实操

行业实操

同一个往来单位下,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贷方余额,应付账款-单位...

同一个往来单位下,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贷方余额,应付账款-单位往来借方余额,怎么处理帐呢?
我来答 关注问题 提问于2025年07月10日
回答 1
(推了推老花镜,拿起笔在草稿纸上比划)这种情况啊,在咱会计实务里挺常见的。你先别慌,听我给你拆解拆解这账务处理的门道。 第一步:理清楚科目性质 - 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贷方余额:这说明你们暂估入账的时候,应付未付的金额挂在这科目里,属于负债类科目,贷方余额表示欠对方的钱。 - 应付账款-单位往来借方余额:这个明细科目出现借方余额,说明实际结算的时候,可能多付了钱,或者出现了其他调整情况,导致这个科目变成了资产性质,相当于变成了单位的预付款。 第二步:分析差异原因 1. 暂估与实际结算差异:最常见的是材料采购暂估后,实际收到发票时价格有出入,或者数量有调整。比如你暂估了100块的货款,结果发票来了是120块,那原来的暂估就得冲掉,按实际金额重新入账。 2. 多付款项:如果已经支付了货款,但财务还没冲销应付账款,也可能出现借方余额。比如付了150块,但账上只挂了100块的应付,剩下的50块就会挂在借方。 3. 科目混用:有些公司把“单位往来”当成了万能科目,既挂应收又挂应付,导致混淆。这时候需要把两个科目对抵后的净额重新分类。 第三步:具体处理分录 假设两个科目都是针对同一家供应商(比如A公司),现在要清理这两个科目: 1. 对抵差额(假设暂估贷方余额80元,单位往来借方余额50元) - 先做对抵分录: ```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50元 贷:应付账款-单位往来 50元 ``` 这一步做完,暂估应付款剩下贷方30元,单位往来变成借方0元(平了)。 2. 处理剩余暂估贷方余额30元 - 如果发票已经到了,按实际金额调整: ```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等科目 30元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30元 ``` - 如果发票还没到,但到月底了,先红冲暂估: ```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30元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30元 ``` 等下个月收到发票再按实际金额重新入账。 3. 如果单位往来借方余额大于暂估贷方余额 比如暂估贷方80元,单位往来借方100元,对抵后: - 先对抵80元(分录同上)。 - 剩下的单位往来借方20元,要重分类到“预付账款”: ``` 借:预付账款-A公司 20元 贷:应付账款-单位往来 20元 ``` 第四步:预防措施 1. 科目设置规范:建议把“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分开核算,不要混用明细科目。 2. 暂估流程严格:每月末对暂估应付款进行清理,发票来时及时冲销暂估。 3. 对账机制: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往来款,避免长期挂账导致混乱。 举个实际例子 假设你公司向A公司采购材料,暂估入账100元: ``` 借:原材料 100元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100元 ``` 后来收到发票实际金额120元,你支付了130元。正确处理应该是: 1. 冲暂估: ```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100元 贷:原材料 100元 ``` 2. 按发票入账: ``` 借:原材料 120元 贷:应付账款-A公司 120元 ``` 3. 支付货款: ``` 借:应付账款-A公司 120元 贷:银行存款 120元 ``` 4. 处理多付的10元: ``` 借:预付账款-A公司 10元 贷:银行存款 10元 ``` 记住,会计处理的核心是“清晰反映业务实质”,宁可多几步分录,也不能让科目混乱。遇到不确定的情况,多翻翻会计准则,或者问问税务局的老熟人,他们最懂这些实务门道。
更多
0
讨论
9月报税还有 013
0/9)
发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