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给你详细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 一、账务处理思路分析
公司支付自己公司做不锈钢架材料50元,这种情况需要明确材料的来源和用途。如果这50元是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易,比如采购部门为生产部门购买不锈钢架材料,那么需要进行正常的采购和库存账务处理;如果是公司内部的成本分摊或者费用转移,账务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
### 二、不同情况下的账务处理
#### (一)正常采购情况
1. 采购时
- 如果公司是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假设税率为13%,这里仅作示例,实际税率根据业务情况确定),会计分录如下:
- 借:原材料 - 不锈钢架材料50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5(50×13%)
贷:银行存款56.5
- 如果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会计分录如下:
- 借:原材料 - 不锈钢架材料50
贷:银行存款50
2. 材料入库时
-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材料入库时的会计分录相同,如下:
- 借:原材料 - 不锈钢架材料50
贷:原材料 - 不锈钢架材料50(如果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还需要考虑材料成本差异的处理,这里假设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
#### (二)内部成本分摊或费用转移情况
1. 假设是成本分摊
- 如果这50元是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对不锈钢架材料成本的分摊,比如生产部门A承担30元,生产部门B承担20元,会计分录如下:
- 借:生产成本 - A部门30
生产成本 - B部门20
贷:原材料 - 不锈钢架材料50
2. 假设是费用转移
- 如果这50元是公司内部一个部门将不锈钢架材料的费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比如从采购部门转移到生产部门,会计分录如下:
- 借:生产成本(生产部门)50
贷:原材料(采购部门)50
### 三、注意事项
1. 凭证附件
-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确保有相应的凭证附件,如采购发票、内部成本分摊或费用转移的审批文件等,以支持账务处理。
2. 税务处理
- 如果涉及增值税,要准确计算和处理进项税额。同时,要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确保税务处理的合规性。
3. 内部管理
- 对于公司内部的交易,要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总之,公司支付自己公司做不锈钢架材料50元的账务处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确保账务处理符合会计准则和公司内部管理规定。
我来给你详细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账务处理思路分析
公司支付自己公司做不锈钢架材料50元,这种情况需要明确材料的来源和用途。如果这50元是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易,比如采购部门为生产部门购买不锈钢架材料,那么需要进行正常的采购和库存账务处理;如果是公司内部的成本分摊或者费用转移,账务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
二、不同情况下的账务处理
# (一)正常采购情况
1. 采购时
- 如果公司是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假设税率为13%,这里仅作示例,实际税率根据业务情况确定),会计分录如下:
- 借:原材料 - 不锈钢架材料50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5(50×13%)
贷:银行存款56.5
- 如果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会计分录如下:
- 借:原材料 - 不锈钢架材料50
贷:银行存款50
2. 材料入库时
-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材料入库时的会计分录相同,如下:
- 借:原材料 - 不锈钢架材料50
贷:原材料 - 不锈钢架材料50(如果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还需要考虑材料成本差异的处理,这里假设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
# (二)内部成本分摊或费用转移情况
1. 假设是成本分摊
- 如果这50元是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对不锈钢架材料成本的分摊,比如生产部门A承担30元,生产部门B承担20元,会计分录如下:
- 借:生产成本 - A部门30
生产成本 - B部门20
贷:原材料 - 不锈钢架材料50
2. 假设是费用转移
- 如果这50元是公司内部一个部门将不锈钢架材料的费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比如从采购部门转移到生产部门,会计分录如下:
- 借:生产成本(生产部门)50
贷:原材料(采购部门)50
三、注意事项
1. 凭证附件
-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确保有相应的凭证附件,如采购发票、内部成本分摊或费用转移的审批文件等,以支持账务处理。
2. 税务处理
- 如果涉及增值税,要准确计算和处理进项税额。同时,要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确保税务处理的合规性。
3. 内部管理
- 对于公司内部的交易,要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总之,公司支付自己公司做不锈钢架材料50元的账务处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确保账务处理符合会计准则和公司内部管理规定。
更多
竹子老师
回复
希文老师
2025年06月16日
(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慢慢翻着账本)你们公司这个业务啊,属于典型的农产品进项税计算问题。让我仔细给你们捋一捋:
1. 先明确政策底线
现在税务口径很严,3%的农产品专票不能直接按票面税额抵扣,但可以按发票金额的9%计算进项税(如果用于生产13%税率的货物,还能加计1%抵扣)。你司收到的3%专票,需要重新计算可抵扣税额,而不是直接抵销项税。
2. 具体怎么算?举个实例
假设你们采购当归的价款是含税价,比如发票总金额103万元(价税合计),先要换算成不含税金额:
103万 ÷ (1+3%) = 100万(不含税金额)
然后按9%计算可抵扣进项税:
100万 × 9% = 9万
如果这批当归用于生产13%税率的黑豆产品,还能再加计1%抵扣:
100万 × 1% = 1万
总共可抵扣:9万 + 1万 = 10万
3. 发现不能抵扣的应对方案
如果现在发现之前抵扣错了(比如直接按3%抵了3万),需要做以下处理:
- 补计提进项税:按正确方法计算应抵扣税额(9%或10%),补记进项税。
- 调整申报表:在增值税申报表附表二中,填写"代扣代缴税收通用缴款书"或"农产品收购发票"栏次,按9%或10%申报抵扣。
- 账务调整: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万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9万(需红冲原错误分录)
4. 特别注意事项
- 用途决定税率:必须确保采购的当归直接用于生产13%税率的货物,才能加计1%。如果用于集体福利或免税项目,只能按9%抵扣。
- 凭证合规性:检查供应商开的3%专票是否备注了"农产品销售"字样,这是抵扣的前提。
- 时间节点:2025年最新政策仍延续3%专票按9%计算抵扣,但需关注后续财税文件变化。
5. 实操建议
- 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要求供应商开具合规的农产品发票(注明销售对象和用途)
- 建立农产品抵扣台账,分用途(生产/福利/研发等)记录
- 每月申报前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五)》试算抵扣额度
最后提醒你们:税局对农产品抵扣查得最严,尤其是加计扣除部分。如果已错误抵扣被预警,建议主动联系专管员说明情况,补缴税款一般不罚,但隐瞒不报可能涉及滞纳金甚至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