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给你讲讲生产企业同时有出口和内销时进项的认证问题。
### 一、基本认证原则
- 统一认证:生产企业出口和内销的进项税额认证,在操作上一般不需要区分是用于出口还是内销。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抵扣凭证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自开具之日起360天内)进行认证即可。因为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很多原材料等是同时用于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的生产,很难明确划分哪些进项专门用于哪一部分。例如,企业购入一批钢材用于生产既有出口的机械零件,也有内销的机械零件,这批钢材的进项税在认证时无需区分用途,直接认证。
- 合规性检查:确保所认证的发票等抵扣凭证符合税法规定,票面信息准确无误,包括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金额、税额等。如发票开具的内容与实际交易不符,即使是用于出口或内销业务,也不能进行认证抵扣。
### 二、特殊情况及处理
- 明确区分内外销进项的情况:如果企业能够明确区分某些进项是专门用于出口或内销的,比如有单独为出口产品采购的特定原材料,且有清晰的核算记录,在申报退税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区分处理。在电子税务局填报相关报表时,需要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准确填写出口货物的相关信息以及对应的进项税额,同时也要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准确申报内销业务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等信息。例如,企业进口了一批专门的原材料用于生产出口产品,该批原材料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税额,在计算出口退税时可作为进项税额参与免抵退计算。
- 一张发票部分用于出口部分用于内销的情况:如果一张发票上的货物或应税劳务部分用于出口,部分用于内销,在发票认证“退税”后,可就内销部分开具《出口转内销证明》。例如,企业购买了一批办公用品,一部分用于出口业务部门的办公消耗,一部分用于内销业务部门,就可以对这张发票进行部分认证处理并开具相应证明。
### 三、后续税务处理
- 出口退税计算:在完成进项税额认证后,生产企业需要按照出口退税的相关规定进行免抵退税额的计算。根据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乘以退税率计算出免抵退税额,同时减去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进项税额转出部分),再与当期应纳税额进行比较,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例如,企业当期出口销售额为100万元,退税率13%,则免抵退税额为13万元,若当期没有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且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有留抵税额),则应退税额为留抵税额与13万元中的较小者。
- 增值税申报:在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时,要准确填写内销业务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以及出口业务的相关信息,如出口销售额、免抵退税额等。同时,要注意将用于出口的进项税额在申报表中进行正确的列示和处理,以确保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总之,生产企业在有出口和内销业务时,进项认证要遵循相关规定,合理区分和处理不同情况,确保税务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避免税务风险。
我来给你讲讲生产企业同时有出口和内销时进项的认证问题。
一、基本认证原则
- 统一认证:生产企业出口和内销的进项税额认证,在操作上一般不需要区分是用于出口还是内销。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抵扣凭证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自开具之日起360天内)进行认证即可。因为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很多原材料等是同时用于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的生产,很难明确划分哪些进项专门用于哪一部分。例如,企业购入一批钢材用于生产既有出口的机械零件,也有内销的机械零件,这批钢材的进项税在认证时无需区分用途,直接认证。
- 合规性检查:确保所认证的发票等抵扣凭证符合税法规定,票面信息准确无误,包括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金额、税额等。如发票开具的内容与实际交易不符,即使是用于出口或内销业务,也不能进行认证抵扣。
二、特殊情况及处理
- 明确区分内外销进项的情况:如果企业能够明确区分某些进项是专门用于出口或内销的,比如有单独为出口产品采购的特定原材料,且有清晰的核算记录,在申报退税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区分处理。在电子税务局填报相关报表时,需要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准确填写出口货物的相关信息以及对应的进项税额,同时也要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准确申报内销业务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等信息。例如,企业进口了一批专门的原材料用于生产出口产品,该批原材料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税额,在计算出口退税时可作为进项税额参与免抵退计算。
- 一张发票部分用于出口部分用于内销的情况:如果一张发票上的货物或应税劳务部分用于出口,部分用于内销,在发票认证“退税”后,可就内销部分开具《出口转内销证明》。例如,企业购买了一批办公用品,一部分用于出口业务部门的办公消耗,一部分用于内销业务部门,就可以对这张发票进行部分认证处理并开具相应证明。
三、后续税务处理
- 出口退税计算:在完成进项税额认证后,生产企业需要按照出口退税的相关规定进行免抵退税额的计算。根据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乘以退税率计算出免抵退税额,同时减去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进项税额转出部分),再与当期应纳税额进行比较,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例如,企业当期出口销售额为100万元,退税率13%,则免抵退税额为13万元,若当期没有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且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有留抵税额),则应退税额为留抵税额与13万元中的较小者。
- 增值税申报:在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时,要准确填写内销业务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以及出口业务的相关信息,如出口销售额、免抵退税额等。同时,要注意将用于出口的进项税额在申报表中进行正确的列示和处理,以确保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总之,生产企业在有出口和内销业务时,进项认证要遵循相关规定,合理区分和处理不同情况,确保税务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避免税务风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