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森老师
回答于05月15日
金牌答疑老师
根据最新政策解读和实操规范,工商年报中的“本期社保实际缴费金额”包含单位和个人两部分。以下是具体分析:
---
### 1. 官方依据
- 《养老保险指标解释》第4条明确规定:
“本期实际缴费金额”指参保单位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总额,包含单位和个人缴纳部分。
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部分因已实际划转至社保账户,必须计入填报金额中。
---
### 2. 常见误区澄清
- 误区1:认为“单位实际缴费金额”仅指单位承担部分,与个人无关。
纠正:个人部分虽由员工承担,但由单位代扣代缴并统一划转至社保账户,因此需合并填报。
- 误区2:参考旧口径或地方性差异(如2020年某网页曾提及“不包含个人部分”)。
注意:政策可能随社保申报规则调整而变化,需以最新文件为准。
---
### 3. 填报注意事项
1. 数据来源:
- 需通过社保局系统(如上海市自助经办系统)查询“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明细,确保两者合计与年报金额一致。
- 需与税务申报数据、社保台账三方核对,避免触发风控核查。
2. 特殊情况处理:
- 补缴社保:若补缴时间在年报所属年度内,需计入“本期实际缴费金额”;若在次年度,则转入“累计欠缴”科目。
- 社保减免政策:按政策执行后的应缴金额填报,需保留好相关文件备查。
---
### 4. 总结
工商年报中的“本期社保实际缴费金额”必须包含单位和个人缴费部分,且需以社保系统导出的总额为准。若仅填报单位部分,可能导致数据不实,引发工商部门审查或信用风险。
建议填报前再次核对社保缴费凭证,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根据最新政策解读和实操规范,工商年报中的“本期社保实际缴费金额”包含单位和个人两部分。以下是具体分析:
---
1. 官方依据
- 《养老保险指标解释》第4条明确规定:
“本期实际缴费金额”指参保单位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总额,包含单位和个人缴纳部分。
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部分因已实际划转至社保账户,必须计入填报金额中。
---
2. 常见误区澄清
- 误区1:认为“单位实际缴费金额”仅指单位承担部分,与个人无关。
纠正:个人部分虽由员工承担,但由单位代扣代缴并统一划转至社保账户,因此需合并填报。
- 误区2:参考旧口径或地方性差异(如2020年某网页曾提及“不包含个人部分”)。
注意:政策可能随社保申报规则调整而变化,需以最新文件为准。
---
3. 填报注意事项
1. 数据来源:
- 需通过社保局系统(如上海市自助经办系统)查询“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明细,确保两者合计与年报金额一致。
- 需与税务申报数据、社保台账三方核对,避免触发风控核查。
2. 特殊情况处理:
- 补缴社保:若补缴时间在年报所属年度内,需计入“本期实际缴费金额”;若在次年度,则转入“累计欠缴”科目。
- 社保减免政策:按政策执行后的应缴金额填报,需保留好相关文件备查。
---
4. 总结
工商年报中的“本期社保实际缴费金额”必须包含单位和个人缴费部分,且需以社保系统导出的总额为准。若仅填报单位部分,可能导致数据不实,引发工商部门审查或信用风险。
建议填报前再次核对社保缴费凭证,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更多
金田老师
回复
木森老师
04月30日
学员,咱不能为了让数字冲平就搞出营业成本负数和管理费用正数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啊。
你得再好好检查一下,是不是还有其他可以调整的地方。比如说,有没有可能之前还有其他费用科目也放错了,或者有没有一些收入确认的问题。
如果实在只有折旧费这一项需要调整,那咱也得按照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可以通过调整以前年度损益或者在本季度合理分摊的方式来处理,而不是简单地让营业成本出现负数。
咱做会计,得遵守会计准则,保证报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然以后审计或者税务检查的时候,会很麻烦的。再仔细想想,肯定有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金田老师
回复
木森老师
04月30日
学员啊,就算年度总的是正数,四季度营业成本负数也不行啊。
咱做会计,得保证每个期间的报表都符合会计准则和逻辑。单季度营业成本负数,这在财务分析上说不过去,也容易引起税务和其他部门的怀疑。
咱得把四季度的账务调整正确,哪怕年度总数没问题,但季度数据异常也得处理。按照正确的科目归属把折旧费调整好,让四季度的营业成本恢复正常,别整出负数来。这样报表看起来才合理,也免得后续有啥麻烦事儿。
金田老师
回复
木森老师
04月30日
2024年的错误,现在更正申报表是可行的。
但咱得把账务处理和申报更正都弄准确了。先按正确的方法把折旧费从营业成本里调出来,放到该放的科目里去,比如管理费用或者销售费用。
在更正申报表的时候,要仔细核对数据,确保收入、成本、费用这些关键数据都准确无误。如果调出折旧费后成本还是高,那可能还有其他问题,得再好好检查一下账目,看看有没有漏记的收入或者多记的成本。
别光想着解决成本倒挂这个问题,还得保证整个账务处理和申报都符合会计准则和税务规定,不然以后麻烦大了。咱会计干活,就得严谨细致,不能马虎。
金田老师
回复
木森老师
04月30日
嗯,这种情况咱得按正确的方法来调整。
如果是以前年度的错误,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处理。先把原错放的折旧费从营业成本中转出,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记“累计折旧”。然后根据资产实际用途,该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或者制造费用的,再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出,借记对应的费用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最后,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余额转入留存收益,比如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要是就本季度刚发现,那直接做调整分录就行。把折旧费从营业成本里转出来,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合适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同时,相应冲减多计的营业成本,保证利润表里的数据准确合理。可别整出负数营业成本,不然报表难看,也不符合会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