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级会计(财务管理三色笔记:财务分析与评价)
来源:牛账网 作者:艾伦 阅读人数:12828 时间:2024-07-11


2024年中级会计《财务管理》三色笔记
第 十 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2024年本章主要变化☆ 新增:① 速动资产的范围中增加“衍生金融资产”;②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计算公式。 调整:股股利公式分子“现金股利总额”调整为“普通股股利总额”。 |
【知识点1】概述
1. 财务分析方法:
(1) 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横向比较、预算差异分析法三种。
提示:各期指标计算口径必须一致、偶发性项目剔除、运用例外原则 (显著变动的指标重点分析)。
(2) 比率分析法:要注意对比项目的相关性、口径的一致性、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3) 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如下
逐渐替代因素 | 做差 | 备注 |
Fo=Ao×Bo×Co m | 基准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替代 | |
F1=A1×Bo×Co ① | ① - m | 因素A的影响 |
F2=A1×B1×Co ② | ② - ① | 因素B的影响 |
F3=A1×B1×C1 ③ | ③ - ② | 因素C的影响 |
解读: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简化形式,如A的影响=(A1-Ao)×Bo×Co;B因素变动的影响=A1×(B1-B0)×C0, 以此类推。
2. 财务分析局限性
(1) 报表数据:存在时效性、真实性、可靠性、可比性、完整性问题。
(2) 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法,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若分析方法不当也是局限性之一。
(3) 分析指标:财务指标体系不严密;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评价标准不统一、比较基础不统一。
3. 财务评价:
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经济增加值
【知识点2】基本财务报表分析
1. 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
指标及计算 | 含义/意义 | 备注 |
营运资金= 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 | ① 营运资金>0:财务状况稳定,不能偿债的风险较小。 ② 营运资金<0:不能偿债的风险较大。 | 绝对数指标,不便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 |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 ① 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保障,流动比率越大通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② 流动比率高并不意味着短期偿债能力一定很强(资产变现能力不同,如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呆账等)。 ③ 流动比率必须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本企业历史水平对比,才能判断其高低。 | ① 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2; ② 营业周期短,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速度快的企业,其合理的流动比率偏低。 |
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 ① 速动比率越大通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提示: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变现慢的(存货、预付) -偶然的(1年内到期非流动、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各种应收款项。(2024调整) ② 速动比率因行业而异。 | ① 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周转速度)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 ②速动比率过高,会因占用现金及应收账款过多增加机会成本。 |
现金比率=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 ÷流动负债 | ① 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② 过高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盈利能力较低)。 | 0.2的现金比率就可以接受。 |
(2)长期偿债能力
指标及计算 | 含义/意义 | 备注 |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 ① 债权人:越低越好,偿债有保证。 ② 股东 :资本利润率>借款利率时,负债比率越大越好(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提高盈利能力,也就是“借鸡下蛋”); ③ 经营者:取决于经营者的风险偏好。 | ① 营业周期短,资产周转速度快,可以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 ② 流动资产比重大、经营兴旺期间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 |
产权比率= 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 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变动方向一致。 | 产权比率侧重揭示财务结构稳健程 度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
权益乘数= 总资产÷股东权益 | 表明股东每投入1元钱可实际拥有和控制的(资产)金额,也就是资产总额相当于所有者权益的倍数。 | 权益乘数=产权比率+1=1/(1-资产 负债率) |
利息保障倍数= 息税前利润÷应付利息 | 分母=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含资本化利息)。 | ① 长期:至少大于1,国际公认为3; ② 短期:可小于1。 |
(3)影响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表外因素)
① 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或授信额度 (如信贷额度、周转信贷协议)。
② 资产质量: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高估或低估);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能增强偿债能力
③ 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
2. 营运能力
(10个: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总资产的周转率(次数)和周转天数):
通用公式 | ① XX周转率( 次数)=营业收入/XX平均余额; 提示:XX平均余额=(XX期初+XX期末)/2,但计算总资产时,若资金占用额波动性较大,则应按照更详细的资料计算平均资产总额,即:年平均余额=(1/2年初+第一季末+第二季末+第三季末+1/2年末)/4,计算季平均余额同理。 ② XX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XX周转次数。 解读:总资产周转天数=2各资产周转天数。 |
相关注意 事项 | ①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分子理论上为赊销额;分母使用未计提坏账的应收账款计算。 ② 上述通用公式的例外:计算存货周转次数,分子为营业成本,原因在于主要考核存货管理。 |
3. 盈利能力分析
营业毛利率 | 营业毛利率=营业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
营业净利率 |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
总资产净利率 |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
净资产收益率 |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杜邦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 |
4. 发展能力分析:
通用公式 | XX增长率=△XX增长/上年XX或年初XX(保值增值率除外)。 |
具体公式 |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100%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年初数=上年末数)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
特殊 |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客观因素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① 追加投资; ② 资本溢价、资本折算; ③ 接受捐赠、评估增值; ④ 利润分配。严格意义上的资本保值增值应当与上述因素无关 ,仅取决于当期净利润。 |
5. 现金流量分析
获取现 金能力 | ① 营业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 ②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反映企业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 ③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总资产×100% |
收益 质量 | ①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利润=(净利润一非经营净收益)/净利润 分析:非经营收益(不是正常能力,可持续性较低)包括:资产处置、投资损失、财务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变动等。 结论:净收益营运指数越小,非经营收益所占比重越大,收益质量越差。 ②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所得现金,其中: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结论:现金营运指数<1,说明收益质量不好,原因: 一部分收益尚未取得现金(债权或实物形式);营运资金增加, 反映企业为取得同样的收益占用了更多的营运资金,取得收益的代价增加。 |
【知识点3】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1. 上市公司特殊财务分析指标:
(1)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每股 收益 EPS | 基本 每股 收益 EPS | EPS=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其中: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
稀释 每股 收益 | 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 。 ① 可转换公司债券:a分子加回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确认为费用的税后利息;b分母加上可转换债券转股数的加权平均数。这里的分子分母指计算EPS的公式中的分子分母。 ② 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a分子一般不变;b分母加上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认股权证或股权期权行权增加的普通股股数=行权认购的股数 ×(1-行权价格/普通股平均市价) | |
每股 股利 | 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2024调整) ① 影响因素:盈利能力、股利分配政策和投资机会等。 ② 股利发放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反映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该指标越小,越是“铁公鸡”。 |
提示:每股收益多并不意味着每股股利多,每股收益不能反映股票的风险水平。
(2)上市公司两率:市盈率+市净率
☆市盈率:
计算 |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
意义 | 反映股票投资价值(收益和风险的预期),是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投资的重要决策指标,市盈率越高,意味着收益预期越看好,投资价值越大,但支付对价也高,风险大 。 |
影响 因素 | ① 公司盈利能力的成长性; ② 投资者所获收益率的稳定性, ③ 利率水平的变动。 |
局限性 | ① 每股收益很小或接近亏损时 ,市盈率很大,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② 股票价格的高低受很多因素影响,股票价格会偏离其内在价值; ③ 由于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可能会对股票做出错误估计。 |
☆市净率:
计算 |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的计算见后述) |
意义 | ① 市净率较低(每股市价一定,每股净资产较高)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反之,投资价值较低——分子角度; ② 有时较低市净率反可能是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不良预期,而较高市净率则相反,故应综合分析——分母角度。 |
提示:每股净资产(每股账面价值)=期末普通股净资产÷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结论: 每股净资产是理论上的股票最低价值。
解读:计算每股净资产时分子分母都是时点数,但计算EPS分子期间数,分母则为加权平均数。
2.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 披露原则:实行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披露原则。
(2) 内容:报告期间经营业绩变动的解释+企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信息。
【知识点4】财务评价与考核
1. 企业综合绩效分析方法:
(1)杜邦分析法:
核心公式 | 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营运能力)×平均权益乘数(偿债能力) |
应用 | ① 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衡量三能力),是杜邦分析体系的起点。 ② 营业净利率反映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 ③ 资产总额:衡量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经营规模和发展潜力。 ④ 权益乘数受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反映资本结构:负债高,杠杆利益显著,风险大。 |
(2)沃尔评分法:
七大指标 | 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资产/固定资产、营业成本/存货、营业收入/应收账款、营业收入/固定资产、营业收入/净资产。 | |
局限 | ① 未能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七个指标,以及每个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 ② 当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综合指数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 | |
现代企业 财务评价 体系 | 指标体系 | 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比重为5:3:2) |
评价方法 | 标准比率以本行业平均数为基础,在给每个指标评分时,应规定其上限和下限(设定上下限目的: 减少个别指标异常对总分造成不合理的影响。上限可定为正常评分值的1.5倍,下限可定为正常评分值的0.5倍) |
(3)经济增加值法:
核心公式 |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平均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应用 | 经济增加值为正,表明经营者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经济增加值为负,表明经营者在损毁企业价值。 |
作用 | ① 提供了更好的业绩评估标准。 ② 帮助企业实现了决策与股东财富一致。 |
优点 | ① 考虑了所有资本的成本,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② 实现了企业利益、经营者利益和员工利益的统一。 |
缺点 | ① 经济增加值仅对当期或未来1-3年价值创造情况进行衡量和预判,无法衡量长远发展战略的价值创造情况; ② 经济增加值主要基于财务指标,无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③ 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等的企业,其会计调整项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各不相同,该指标比较性差; ④ 如何计算存在争议,这些争议不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 |
2. 综合绩效评价
(1)财务绩效定量评价
评价角度 | 基本指标 | 修正指标 |
盈利能力 |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 | 销售(营业)利润率、利润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收益率 |
资产质量 | 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 不良资产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 |
债务风险 | 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 | 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 |
经营增长 | 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 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 |
(2)管理绩效定性评价:
从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八个方面定性评价。
(3)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①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分数=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分数×70%+管理绩效定性评价分数×30% 。(三七分)
① 绩效改进度=本期绩效评价分数/基期绩效评价分数
提示:绩效改进度大于1,说明经营绩效上升;小于1,说明经营绩效下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条件虽然有些苛刻,但是带来的好处确是受益匪浅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升华,更使得职场道路更加平坦宽阔,为了帮助中级考生们更高几率的通过中级考试,牛账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海量中级考试干货资料,具体如下:
资料二:中级会计实务各章节分录汇总
资料三:中级会计《经济法》数字考点汇总
资料四:中级会计《财务管理》必备公式
最后提醒各位:想千万次不如行动一次(去听课>>)!与其被别人卷,还不如卷别人!快来开始学习!!!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