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牛账网 > 教师资格证 > 历年真题 > 第五节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来源:牛账网 作者:牛小编 阅读人数:11616 时间:2022-04-06

免费提供专业会计相关问题解答,让您学习无忧

雨神老师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 一级讲师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热度持续走高已经不是新鲜事了。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下面就和老师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有关第五节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问题的解答吧。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答案已发布,本文所发布的章节答案为第五节: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刷题一)。

  第五节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行为道德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看到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到同伴帮助他人会赞同,是孩子评价别人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属于道德感范畴。

  2.【精析】A告状行为是指幼儿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属于道德感的发展。

  3.【精析】A羞愧感属于较高级的情感,在幼儿期形成。

  4.【精析】C约5周开始,婴儿能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对人的声音、面孔开始有特别的反应,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这时,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

  5.【精析】A婴幼儿在36个月左右会产生“认生”现象,即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近会使孩子感到不安。

  6.【精析】B45岁幼儿的情绪调节进一步发展,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调节自己的情绪。题干中的幼儿能够在成人的引导下运用自我说服法进行情绪调节,说明其情绪控制能力的增强。

  7.【精析】D对于处在激动状态中的幼儿,成人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冷处理的方法安抚、缓解幼儿的激动情绪。切记不可斥责幼儿,以免增强幼儿的激动情绪。

  二、简答题

  【参考答案】(1)转移注意法。3岁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往往会哭闹,教师常常用转移注意的方法,要么逗他玩玩具,要么指着书上的动物给他讲故事,一会儿孩子的情绪会有所好转。

  (2)冷处理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成人切忌激动起来。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消退法。

  (4)行为反思法。让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

  (5)想象法。当幼儿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心时,教他想象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汉”或某个英雄人物等。

  (6)自我说服法。幼儿初入幼儿园由于要找妈妈而伤心地哭泣时,可以教他自己大声说:“好孩子不哭”。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中班幼儿由于道德感发展、希望引起教师关注、语言发展不完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经常出现“告状”行为。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①中班幼儿已经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中班幼儿会因为自己在活动中遵守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乐。此阶段幼儿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幼儿认为同伴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即会出现材料中所述的“告状”行为。

  ②中班幼儿爱告状也有可能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在幼儿园里,幼儿向教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从而在告状中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他们的想法,或间接或直接地达到想要的某种结果。

  ③中班幼儿的年龄大多在45岁左右,此时他们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化的特点,在考虑问题时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遇到事情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友好地和同伴讲话,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往往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2)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原因如下:

  ①大班幼儿的道德感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在这个年龄,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所以相比小、中班幼儿,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有所减少。

  ②幼儿的羞愧感或内疚感也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愧疚感从幼儿中期开始明显发展,幼儿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行为会感到羞愧,致使“告状”的行为有所减少。

  ③大班幼儿的独立性有所发展,不再单纯地依赖老师去解决问题,而是能够和同伴相互协商去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培养幼儿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减少幼儿的违纪行为,各种告状行为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2.【参考答案】(1)阳阳的行为反映的幼儿情绪特点有:

  ①不稳定性。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阳阳看见奶奶离开时,会哭闹,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并和小朋友愉快地玩耍。

  ②外露性。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

  ③易冲动性。阳阳看到奶奶立刻哭起来体现了情绪的易冲动性。

  (2)①阳阳奶奶的担心没有必要。

  ②教师的引导方法:教师应告诉阳阳的奶奶,孩子新入园哭闹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幼儿哭闹是非常普遍的,是亲子分离焦虑的表现。家长要用正确的态度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难关。家长的依依不舍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没有帮助的,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及适应能力的发展。

  3.【参考答案】(1)这位教师做法是不对的,她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教育——“以暴制暴”。

  ①“再哭爸爸就不来接你了”这样的严厉、恐吓和威胁性质的语言,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还会使幼儿丧失心理安全感。

  ②面对幼儿的负面情绪,教师不正确的做法有:打骂、恐吓、哄骗、取消权利、讲大道理、给孩子定性、贴上胆小或坏脾气等标签。

  正确的做法应为: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找到幼儿情绪激动的真正原因,寻找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想法,及时安慰,引导孩子宣泄负面情绪,提供缓解情绪的物品等。

  (2)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具体方法如下:

  ①转移法。转移法是指把注意力从产生消极否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转移到能产生积极肯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来。

  ②冷却法。当幼儿情绪强烈对立时,成人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平静幼儿的情绪上,使幼儿尽快恢复理智,而不要“针尖对麦芒”。可以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办法,待幼儿冷静下来后,让他想一想,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要求是否合理等。

  ③消退法。对待幼儿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消退法。

  总之,在教师的情绪关注和培养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情绪会逐渐丰富,自我调节水平也会日益提高。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是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较多地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看到美味佳肴让人产生愉快的体验与生理满足相联系。其余三项均属于情感。

  2.【精析】A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

  3.【精析】C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将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

  4.【精析】A题干所述是心境。它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它并不指向特定对象,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

  5.【精析】B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

  6.【精析】C题干所述为应激的概念。

  7.【精析】B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小明收到生日礼物对他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因而顿时高兴得手舞足蹈,这属于激情状态。

  8.【精析】C激情状态下,人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容易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

  9.【精析】B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紧张的情绪状态。突发性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一般是急速而紧张的情绪体验,因此属于应激。

  10.【精析】B从情感的社会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11.【精析】A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题干中小华对自己抢了平平玩具的行为感到羞愧、内疚,说明其已具有初步的道德感。

  12.【精析】A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儿童因让座行为而受到他人的赞许,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属于道德感。

  13.【精析】B幼儿期是儿童理智感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

  14.【精析】B美感是人对事物美的体验,它是人们根据个人的审美标准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题干中幼儿喜欢五颜六色的气球,说明他们内心对这些气球有了美的认识,获得了审美的体验。

  15.【精析】A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由于儿童早上不愿跟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好的良好情绪,下午因为想立即随父母回家,所以赶快说“再见”,这是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动机功能的表现。

  16.【精析】B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这是情绪和情感的动机功能的主要表现。

  17.【精析】D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用“点头微笑”“摇头皱眉”表示肯定和否定,是情绪情感信号功能的表现。

  18.【精析】D1919年,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根据对医院500多名婴儿的观察提出,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即怕、怒和爱。

  19.【精析】C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早期比较著名的理论。她通过对一百多个婴儿的观察,提出了关于情绪分化的较完整的理论和02岁幼儿情绪分化的模式。

  20.【精析】A根据林传鼎的情绪分化理论,01岁的幼儿处于泛化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反应比较笼统,而且往往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情绪占优势。

  21.【精析】A人出生时,最明显的情绪表现就是哭。哭代表不愉快的情绪。哭最初是生理性的,以后逐渐带有社会性。

  22.【精析】D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这是一种生理表现,而不是交往的表情手段。

  23.【精析】C题干所述是依恋的含义。

  24.【精析】A儿童的情绪冲动性表现为他用过激的动作和行为表现自己的情绪。题干描述的就是情绪冲动性的表现。

  25.【精析】D“说变就变”是幼儿情绪不稳定的表现。

  26.【精析】D“破涕为笑”表现为短时间内儿童在哭笑这两种对立的情绪间相互转化,这突出体现了儿童情绪容易变化、不稳定的特点。

  27.【精析】C情绪的感染性指情绪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受到父母看电视时高兴情绪的影响,搭积木的宝宝也笑起来,这属于情绪的感染作用。

  28.【精析】C幼儿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感染。所以,教师要把他和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以免影响其他孩子的情绪。

  29.【精析】A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社会化成为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30.【精析】D儿童非常希望被人注意,被人重视、关爱,这种与人交往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人际关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儿童情绪的产生和性质。

  31.【精析】D6岁左右幼儿情绪稳定性逐渐增强,但仍受家庭和老师的感染,并且受家庭和老师的影响还较大。故D项表述不正确。

  32.【精析】B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情绪要以积极鼓励和引导为主。“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做!”这是一种消极的暗示,经常处于这些消极暗示下,孩子会慢慢变得不自信。

  33.【精析】C对于学前儿童的情绪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男孩摔倒,从来不哭”这是一种积极的暗示,暗示孩子要勇敢坚强,有利于控制孩子的自我情绪。

  34.【精析】B用另一事物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以调控其情绪,属于转移注意法。

  35.【精析】A冷处理法指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成人切忌激动起来。如对孩子大声喊叫“你再哭!我打你!”等。

  36.【精析】A冷处理法是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就如同没有观众的表演,演员的演出热情也会大打折扣。

  37.【精析】D消退是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母亲不理睬幼儿的哭闹和买玩具的要求,幼儿之后就会减少或不提类似要求,这体现的是消退。

  38.【精析】D行为反思法即让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行为是否恰当等等。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2)小班: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3)中班: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幼儿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教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4)大班: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2.【参考答案】(1)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4)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参考答案】林传鼎把儿童情绪分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泛化阶段(0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反应比较笼统,而且往往是生理需要引起的情绪占优势。

  (2)分化阶段(15岁):这一阶段儿童情绪开始多样化,从3岁开始,陆续产生了同情、尊重、爱等20多种情感,同时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萌芽,如道德感、美感。

  (3)系统化阶段(5岁以后):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情绪生活的高度社会化。

  4.【参考答案】(1)情绪的易冲动性。(2)情绪的不稳定性。(3)情绪的外露性。

  5.【参考答案】(1)情绪的社会化。(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6.【参考答案】(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控制与掩饰增加。

  三、论述题

  1.【参考答案】根据与认知过程的联系,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

  (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与生理性刺激联系的情绪多属此类。例如,婴儿听到刺耳的声音或身体突然失去控制,都会引起痛苦和恐惧。

  (2)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陌生人表示友好的面孔,可以引起34个月婴儿的微笑,但对于78个月的婴儿,则可引起惊奇或恐惧。这是因为前者的情绪尚未和记忆相联系,而后者则已有记忆的作用。儿童的许多情绪都是条件反射性质的,也就是和记忆相关联的情绪。

  (3)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两三岁以后的儿童,常常由于被告知蛇会咬人、黑夜有鬼等产生怕蛇、怕黑的情绪,这些都是和想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4)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56岁的儿童,理解病菌能使人生病,从而害怕病菌。理解苍蝇能带来病菌,于是讨厌苍蝇。这些惧怕、厌恶的情绪,是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

  (5)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自豪、焦虑,对别人的怀疑和妒忌等,都属于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发生,更多地不决定于事物的客观性质,而决定于主观认知因素。

  (6)与复合的主观认知因素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成人的(成熟的)情感过程,主要依赖于记忆中的经验、料想的后果、对环境事件的评价等复合的主观认知因素。幼儿晚期也出现了这种性质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发生,更多地不决定于事物的客观性质,而决定于主观认知因素。有时,由于教师不了解幼儿原有的心理状态,会使所用语言或其他措施引起完全出乎意料的情绪反应。

  2.【参考答案】(1)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①情绪的易冲动性。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年龄越小,这种冲动越明显。

  ②情绪的不稳定性。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③情绪的外露性。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幼儿初期的孩子的情绪和情感仍然具有明显的外露性。幼儿晚期,幼儿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

  (2)教师维持幼儿的积极情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①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对幼儿做横向比较。当幼儿做错事时,教师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

  ②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教师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教师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材料中甜甜因为妈妈没有给她买冰激凌而伤心地哭起来,又因为爸爸给她一块巧克力,她便笑了,以及甜甜看见邻居家的小朋友哭了,她也跟着哭了起来,这都表明了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儿童的情绪情感很容易受外界情境、事物的影响,某种情绪常常随着某种环境、事物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从情绪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情绪情感过程的自我调节越来越强。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③情绪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2)良好情绪培养的策略:①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能让幼儿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②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③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④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成人在帮助幼儿调节不良情绪情感的同时要教会幼儿正确表达和调节不良情绪情感的方法,提高幼儿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参考答案】(1)莉莉妈妈所采用的是转移注意法。在莉莉看到新玩具又哭又闹时,妈妈说带她到别的地方看看,就赶紧带她离开了原地,然后给她讲故事、做游戏、一起唱歌等,转移了莉莉的注意力。

  (2)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其他方法:①冷处理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成人切忌激动起来。

  ②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消退法。例如,有个孩子总不愿意把水果分给爸爸妈妈吃,父母要吃他手中的水果,他总要哭闹。后来父母商量好,采用消退法,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第一天吃水果时,父母把一个水果分成几块,孩子拿着水果哭了很久,看着父母不理会他,只好把手中的水果吃了。第二天哭的时间缩短了,以后哭闹时间逐渐减少,最后看着父母把他手中的水果拿去分成几块给大家吃也不哭了。

  3.【参考答案】(1)个体在预感到潜在的危险或不幸时,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和紧张的身体症状,这就是一种焦虑状态。儿童的焦虑障碍表现为多种形式:有些儿童在与母亲分离或离开家时就会感到焦虑。有些儿童会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担忧,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不停地焦虑。还有些儿童在特定的场合会有焦虑出现。可见,焦虑是儿童情绪障碍中一个较突出的问题。

  (2)不良的环境、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或加重焦虑反应的重要原因。如父母对某危险估计过高,常给孩子一些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使他们整天焦虑不安。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等。对于材料中凡凡的这种情况,作为家长,应该仔细分析产生这种焦虑障碍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以便对症下药。

  (3)预防和矫正儿童的焦虑,应从改善环境和教育方式入手。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智力水平等对其有合理的要求,既不溺爱,也不苛求。要从各方面帮助儿童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念,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如经常和他们讲一些幼儿园的好处:可以和小伙伴玩、可以学习等。同时,父母也应当完善自我、改变自我,以良好的教育方式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关于小伙伴们提问的问题老师已经解答完毕,希望老师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希望所有学员在牛账网学有所成,关注牛账网即可了解更多有关教资考试内容。

牛账网2022年教师资格证新课上线,全新升级的新课从多年成功辅导的经验中,以学员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教资考试命题规律、重点、难点,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员开设2022年幼儿园全程班、小学全程班、初中全程班、高中全程班及面试等课程等,为不同学员量身打造,带你高效备考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1

分享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内容来源于本站原创以及网络整理,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交流参考!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www.niuacc.com/zxjszg/173693.html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上一篇文章:第二节 学生观
下一篇文章:第一节 教育观
相关资讯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