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老师
回答于05月08日
金牌答疑老师
同学,你这问题挺实际的,涉及到出口退税和关联交易的税务筹划。我先给你捋一捋这里面的门道,再教你咋算划不划算。
首先,你得明白为啥现在运费发票不能退税。因为按照税法规定,只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且符合退税条件的,才能申请出口退税。你那运费发票,如果是普通发票,或者服务内容不符合退税要求,那就退不了。
你提到的通过关联公司加差价开13%专票的法子,其实就是想通过改变交易结构,把运费也包装进货物价格里,这样就能一起退税了。但这里头有几个关键点得考虑:
一是关联交易定价得合理。税务局对关联交易的审查可是很严的,你得确保这加的差价不是瞎编的,得有市场依据,别到时候被认定为避税,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是中间环节税费成本。关联公司作为中间商,买进卖出都得交税,特别是如果它也是一般纳税人,那13%的增值税是逃不掉的。还有可能涉及企业所得税,如果加的差价太多,利润高了,所得税也得跟着交。所以,你得算清楚这些税费成本,看最后能不能被退税的收益覆盖掉。
至于咋算划不划算,我给你个思路:
先算退税收益。根据出口退税率和货物、运费的金额,算出总共能退多少税。注意,这里运费得“变身”成货物的一部分,所以得按货物的退税率来算。
再算税费成本。关联公司作为中间环节,得交多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这些都得一项项算清楚。特别是增值税,因为是一般纳税人,所以得按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来交。而进项税额,就是从上游采购时拿到的专票税额;销项税额,就是开给出口公司的专票税额。
最后比较。把退税收益减去税费成本,看看剩下的是不是正数。如果是正数,那说明这操作可能划得来;如果是负数,那就得掂量掂量了。
至于固定系数,这玩意儿真没有。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退税率、采购成本、运费比例、关联公司的税率等等,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所以,你得根据实际情况,一步步去算,别想着有啥万能公式。
哦对了,还有个风险你得考虑进去,就是税务局要是觉得你这操作有问题,来查你咋办。所以,交易结构得设计好,合同、发票这些证据链都得完整,别给人留下把柄。
同学,你这问题挺实际的,涉及到出口退税和关联交易的税务筹划。我先给你捋一捋这里面的门道,再教你咋算划不划算。
首先,你得明白为啥现在运费发票不能退税。因为按照税法规定,只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且符合退税条件的,才能申请出口退税。你那运费发票,如果是普通发票,或者服务内容不符合退税要求,那就退不了。
你提到的通过关联公司加差价开13%专票的法子,其实就是想通过改变交易结构,把运费也包装进货物价格里,这样就能一起退税了。但这里头有几个关键点得考虑:
一是关联交易定价得合理。税务局对关联交易的审查可是很严的,你得确保这加的差价不是瞎编的,得有市场依据,别到时候被认定为避税,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是中间环节税费成本。关联公司作为中间商,买进卖出都得交税,特别是如果它也是一般纳税人,那13%的增值税是逃不掉的。还有可能涉及企业所得税,如果加的差价太多,利润高了,所得税也得跟着交。所以,你得算清楚这些税费成本,看最后能不能被退税的收益覆盖掉。
至于咋算划不划算,我给你个思路:
先算退税收益。根据出口退税率和货物、运费的金额,算出总共能退多少税。注意,这里运费得“变身”成货物的一部分,所以得按货物的退税率来算。
再算税费成本。关联公司作为中间环节,得交多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这些都得一项项算清楚。特别是增值税,因为是一般纳税人,所以得按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来交。而进项税额,就是从上游采购时拿到的专票税额;销项税额,就是开给出口公司的专票税额。
最后比较。把退税收益减去税费成本,看看剩下的是不是正数。如果是正数,那说明这操作可能划得来;如果是负数,那就得掂量掂量了。
至于固定系数,这玩意儿真没有。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退税率、采购成本、运费比例、关联公司的税率等等,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所以,你得根据实际情况,一步步去算,别想着有啥万能公式。
哦对了,还有个风险你得考虑进去,就是税务局要是觉得你这操作有问题,来查你咋办。所以,交易结构得设计好,合同、发票这些证据链都得完整,别给人留下把柄。
更多
杨阳老师
回复
金田老师
04月23日
(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慢条斯理地说)你销售经理这些报销啊,得掰扯明白喽,可不是简单的事!
1. 业务真实性是第一道关
先看他们有没有提前填出差申请单,上面要写清楚去哪儿、见谁、干什么。比如去工地检查设备,得有施工方签字的验收单;约客户得有拜访记录或合同跟进表。光拿一堆发票可不行,得有业务链条撑着!
2. 加油票要特别注意
公司车还是私车?公车直接记入车辆费用,私车得看有没有签私车公用协议。加油票金额要和里程对得上,从公司到工地多远?地图导航截屏留底!我们以前吃过亏,税务查账时发现某次加油量够跑三趟的,差点说不清。
3. 住宿票要看政策
当天能往返的工地还住酒店?除非是连续几天的差旅。要是跨地区见客户,得对照公司差旅标准,比如一线城市500/晚,三线城市300/晚,超支部分让销售经理自己担着。
4. 餐费最是烫手山芋
接待客户用餐要区分:如果是谈业务需要,按业务招待费报,但只能报60%且有扣除限额;要是工地现场和施工方一起吃工作餐,属于差旅费里的伙食补助。得让他们分开记账,别混在一块!
5. 老经验教你留证据
发票背面让销售经理写清楚用途、日期、同行人员,餐费发票还要附客户名单。现在税务查得细,上次稽查就看我们一张餐饮票连人数都对不上,罚了2000块呢!
最后唠叨一句:把这些票据按时间顺序订成一摞,附上审批过的出差单,整整齐齐放档案袋里。记住喽,咱们会计就像守门员,既要挡住风险,又不能乱挡业务,这分寸可得拿捏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