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7月10日
如果该员工未离职,且工资仍由外包公司发放(即贵公司未接手其工资发放),则不需要在个税扣缴端填写离职。以下是具体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
---
一、是否需要填写离职?
不需要。
- 该员工并未与贵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只是工资仍由外包公司发放,因此在贵公司的个税申报系统中,该员工的任职状态应保持为“正常”。
- 如果该员工仍在贵公司工作,但工资由外包公司发放,贵公司无需在个税申报系统中对其进行任何操作(如填写离职或修改状态)。
---
二、如何处理0申报问题?
1. 如果该员工仍在职但无收入:
- 在个税申报时,可以继续进行0申报,但需确保每月按时申报,避免系统提示异常。
- 如果系统提示“连续3个月申报收入为0,请确认是否离职”,在提示弹窗中选择“否”(未离职),点击“确定”即可继续申报。
2. 如果该员工有收入但由外包公司发放:
- 该员工的收入应由外包公司申报个税,贵公司无需重复申报。
- 如果贵公司误填了该员工的收入,需要及时更正,避免重复申报。
---
三、注意事项
1. 人员状态保持“正常”:
- 只要该员工未离职,且与贵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人员状态应始终保持为“正常”,无需修改。
- 如果该员工已离职,才需要将状态改为“非正常”并填写离职日期。
2. 避免长期0申报:
- 如果该员工长期无收入且由外包公司发放工资,贵公司可以继续0申报,但需确保每月按时申报,避免系统异常。
- 如果该员工在贵公司无实际工作内容,建议与外包公司沟通,确认是否需要在贵公司个税申报系统中保留该员工信息。
3. 与外包公司协调:
- 确认该员工的工资和个税申报由外包公司负责,避免贵公司与外包公司重复申报。
- 如果该员工后续转为贵公司直接发放工资,再按照新入职员工的要求更新任职信息。
---
四、总结
- 未离职且工资仍由外包公司发放:不需要填写离职,保持人员状态为“正常”,继续0申报(如有需要)。
- 已离职:必须填写离职日期并标记为“非正常”。
- 系统提示处理:根据员工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确保申报合规。
小智老师
回复
竹**师
07月01日
哎,你们这分公司刚成立,软件还没配齐,确实有点难。不过别慌,我跟你说几个土办法,先应急把报表整出来。
首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其实骨头里是连着的,利润表里的净利润最后会跑到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里。你就算没软件,也得把这逻辑理顺了。
一、资产负债表
1. 资产端:
- 货币资金:看看银行户头还有多少钱,现金库里还有多少,加起来填上。
- 应收账款:把客户欠的钱对一下,该记的记上。
- 存货:库里的货盘点一下,按成本价估摸个数字。
- 固定资产:桌子椅子电脑这些,买的时候多少钱,折旧算一点(不会算就先不折,往后再说)。
2. 负债端:
- 应付账款:欠供应商的钱,对账单拿出来抄上。
- 短期借款:要是有借钱,写上,没有拉倒。
- 税金:大概算算要交多少税,比如增值税、附加税这些。
3. 所有者权益:
- 实收资本:老板投了多少钱,写清楚。
- 未分配利润:前几个月的利润(或者亏损)拨过来,暂时按利润表的数据填。
二、利润表
1. 收入:这个月开了多少票,卖了多少钱,老老实实写上。
2. 成本:对应收入的货成本是多少,人工、运费这些硬开销,能算多少算多少。
3. 费用:房租、工资、办公费,该花花的钱一笔笔加进去。
4. 税费:增值税、附加税、所得税,按规矩算,不会就先估个大概。
5. 净利润:收入减成本减费用减税,剩多少写多少,亏了就写负数。
三、勾稽关系
1. 利润表的净利润,要跑到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里。比如上个月未分配利润是0,这个月净利润是1万,那资产负债表里这栏就填1万。
2.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公式得保住,不平的话找找哪里算漏了。
四、应急方案
1. 手工账:弄个Excel,按科目设几列,手动汇总,总归比爬树强。
2. 流水账:把记账凭证拿出来,按科目分类,汇总数直接往报表里填。
3. 简易版:领导要是不挑,就按大类分,比如资产就分钱、货、破烂(固定资产),负债就分欠钱、借钱,别搞太细。
五、注意事项
1. 别瞎编数据,大概准就行,税务那边能交代过去。
2. 跟领导说明白,这是临时办法,后面赶紧买软件,不然月底又抓瞎。
3. 要是税务局问为啥手工账,就说新公司刚起步,软件在采购了(催采购快点)。
总之,先搞出来再说,别卡壳!等报表交上去了,再跟领导申请买软件,不然下个月还这么折腾,人都要疯。
小智老师
回复
竹**师
07月01日
哎,你这问题问得细。理论上来说,只要进项能覆盖住销项税额,那确实不用交税。但你们领导既然提到要交点税,可能是有他的考虑。
不过,具体交多少,肯定得你们财务这边先算清楚。你得把账目理顺了,看看实际能抵扣多少,然后跟领导说明白。要是进项真的能覆盖住,那你就跟领导说,按照正常情况,其实是不用交税的。但如果领导还是坚持要交,那可能就得按领导的意思来,不过这时候你得让领导明确指示,毕竟税务上的事儿,得有个依据。
另外,你也得跟领导说清楚,如果按他的要求交税,那可能会对公司的税负率、现金流等方面有影响,得让他心里有数。还有,跟税务局那边也得保持沟通,别到时候因为这事儿出问题。总之,你得把情况都摆明了,让领导做决定,这样以后有啥问题,也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
小智老师
回复
竹**师
07月01日
税负千分之一,发票额度1亿,那理论上需要交的税大概是10万(1亿×千分之一)。
不过你实际开票是94003841.23,税额8460345.77。这时候你得先算下你实际的可抵扣进项税有多少。要是可抵扣进项税大于8460345.77,那正常来说不用交税,但税务局要求税负千分之一,可能就得按10万来交。要是可抵扣进项税小于8460345.77,那差额部分再加上10万,就是大概要交的税。
但具体情况还得看你们公司实际的进项发票情况,还有税务局那边怎么要求的,有没有其他特殊政策或者调整因素,这些都得考虑进去,不能光简单这么算。
竹子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7月10日
在个税扣缴端,对于之前0申报的外包员工,如果该员工已经离职,需要填写离职日期并标记为“非正常”状态;如果该员工仍在职(例如从外包转为贵公司直接发放工资),则不需要填写离职,而是更新其任职信息。以下是具体处理方式:
---
一、如果该员工已经离职
1. 填写离职日期:
- 登录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端),进入“人员信息采集”模块。
- 找到该员工的信息,将“人员状态”修改为“非正常”。
- 在“离职日期”栏填写实际离职日期,点击“保存”并报送。
2. 注意事项:
- 如果该员工在离职后仍有0申报记录,需要逐月更正,删除无效的0申报数据,避免引起税务风险。
- 如果该员工在离职前有收入未申报,需先完成申报再办理离职手续。
---
二、如果该员工仍在职(例如从外包转为贵公司直接发放工资)
1. 不需要填写离职:
- 如果该员工仍在为贵公司工作,只是从外包转为直接发放工资,不需要在系统中填写离职。
- 只需更新其任职信息,将“人员状态”改为“正常”,并填写正确的“任职受雇从业日期”(即实际在贵公司开始工作的日期)。
2. 注意事项:
- 如果该员工在外包期间已经存在0申报记录,且现在仍需继续申报,建议清除历史0申报记录,重新采集人员信息,确保任职日期和状态准确。
- 如果该员工在外包期间与贵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但工资由外包公司发放,现在转为贵公司直接发放,任职日期可以追溯到最初开始为贵公司工作的日期(需与税务部门确认)。
---
三、系统提示处理
如果系统在申报时提示“连续3个月申报收入为0,请确认是否离职”:
1. 若已离职:按上述步骤填写离职日期并标记为“非正常”。
2. 若仍在职:
- 在提示弹窗中选择“否”(未离职),点击“确定”即可继续申报。
- 如果系统仍强制要求处理,可能是由于历史0申报数据异常,建议联系税务部门核实。
---
四、总结
- 已离职的员工:必须填写离职日期并标记为“非正常”,避免长期0申报。
- 仍在职的员工:不需要填写离职,只需更新任职信息和状态。
- 系统提示处理:根据员工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确保申报合规。
如果操作过程中有疑问,建议咨询当地税务机关,以确保符合最新政策要求。
竹子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7月10日
针对您描述的情况,对于之前由外包公司发放工资、现在转为由贵公司直接发放工资的员工,在个税申报时需要正确添加该员工并填写任职日期。以下是具体的处理步骤和建议:
---
一、添加新员工的操作步骤
1. 在个税申报系统中添加人员信息:
- 登录自然人电子税务局(WEB端)或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系统。
- 进入“人员信息采集”模块,点击“添加”,录入该员工的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
- 确保“人员状态”选择为“正常”,并填写正确的“任职受雇从业日期”。
2. 填写任职受雇日期:
- 任职日期:应填写该员工实际在贵公司开始工作的日期(即该员工从外包转为贵公司直接发放工资的起始时间,例如2023年6月)。
- 注意:
- 如果该员工在外包期间已经为贵公司工作,且工作内容和岗位未发生变化,任职日期可以追溯到其最初开始为贵公司工作的日期(需与税务部门确认是否允许)。
- 如果该员工在外包期间的工作与贵公司无关,或者工作内容、岗位发生较大变化,任职日期应填写为贵公司实际开始为其发放工资的日期(即2023年6月)。
3. 清除历史记录(如有):
- 如果该员工之前在贵公司个税申报系统中存在记录(例如外包期间的0申报),需要检查并更新其状态:
- 如果之前的状态是“非正常”或“离职”,需要将其改为“正常”,并更新任职日期。
- 如果之前是“零申报”且没有其他记录,可以直接覆盖或更新信息。
---
二、注意事项
1. 避免重复申报:
- 该员工在外包期间的工资已由外包公司申报个税,贵公司在接手后只需申报该员工在贵公司实际取得的收入,避免重复申报。
- 如果外包公司已经为该员工申报了个税,贵公司在申报时无需再次申报外包期间的收入。
2. 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
- 如果该员工有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需要及时在系统中采集并报送。
- 员工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自行填报,也可以将相关信息提供给贵公司财务人员,由财务人员在系统中录入。
3. 与外包公司沟通:
- 确认该员工在外包期间的个税申报情况,避免与贵公司的申报重复或冲突。
- 如果外包公司已经为该员工办理了“离职”手续,贵公司需要重新添加该员工并填写正确的任职日期。
---
三、示例
假设该员工从2023年6月开始由贵公司直接发放工资,且其在外包期间已经为贵公司工作,但个税由外包公司申报,贵公司的处理如下:
1. 在个税申报系统中添加该员工,填写“任职受雇从业日期”为2023年6月。
2. 确认该员工的人员状态为“正常”,并清除之前的0申报记录(如有)。
3. 从2023年6月开始,按照该员工在贵公司的实际收入进行个税申报。
---
四、总结
对于从外包转为贵公司直接发放工资的员工,贵公司需要在个税申报系统中重新添加该员工,并填写其实际在贵公司开始工作的日期作为“任职受雇从业日期”。同时,确保与外包公司的申报不重复,并及时采集员工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如果有疑问,建议咨询当地税务机关,确保合规性。
竹子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7月10日
针对你描述的情况,由于该员工实际在贵公司任职且目前并未离职,只是之前工资由外包公司发放导致个税0申报,现在转为由贵公司直接发放工资,因此不需要填写离职。以下是具体的处理建议:
1. 人员信息更新
- 在个税申报系统中,将该员工的人员状态改为“正常”,任职受雇从业日期填写为在本公司实际开始工作的日期(即6月份)。
- 清除之前的“离职日期”(如果有的话),确保员工的姓名、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2. 收入信息填写
- 从6月份开始,按照本公司实际发放给该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进行个税申报。
- 对于外包期间的收入,如果与本公司无关,不需要在本公司的个税申报中体现;如果外包期间的收入与本公司存在关联(例如本公司承担了部分费用或进行了代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可能需要与外包公司协商确定申报方式,避免重复申报或漏报。
3. 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和报送
- 如果该员工有符合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需要及时在个税申报系统中进行采集和报送。
- 员工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自行填报,也可以将相关信息提供给本公司财务人员,由财务人员在报税软件中进行采集和报送。
综上所述,对于这位员工,您不需要在个税申报时填写离职,而是应该更新其在职状态并正确申报其收入和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这样既能准确反映员工的任职状态,又能确保个税申报的合规性。
竹子老师
回复
莎莎老师
07月10日
前期一直填工作人员1人但0申报,从6月份开始由本公司自己发工资,在个税申报时,对于该人员不需要填写离职,但需要对人员信息进行更新和正确填写,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关于是否填写离职
- 不需要填写离职的情况:如果该员工在外包期间与外包公司的劳动关系已解除,且在本公司开始工作前没有在本公司的任职记录,那么在本公司的个税申报中不需要填写该员工在外包期间的离职信息。因为该员工在本公司是新的任职受雇关系,之前的外包经历与本公司的个税申报无关。
- 特殊情况:如果该员工在外包期间与本公司存在某种关联,例如外包公司与本公司有合作关系,员工实际上是在为本公司工作,且在本公司的个税申报系统中曾有过该员工的记录,那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如果员工在本公司的个税申报系统中之前的状态是“正常”,现在需要改为“非正常”并填写离职日期,以准确反映员工的任职状态变化;如果之前是“零申报”,且没有其他特殊记录,一般也不需要填写离职,直接更新人员信息即可。
二、人员信息更新和填写注意事项
- 基本信息更新:在个税申报系统中,将该员工的人员状态改为“正常”,任职受雇从业日期填写为在本公司实际开始工作的日期(即6月份),同时清除之前的“离职日期”(如果有的话)。确保员工的姓名、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 收入信息填写:从6月份开始,按照本公司实际发放给该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进行个税申报。对于外包期间的收入,如果与本公司无关,不需要在本公司的个税申报中体现;如果外包期间的收入与本公司存在关联(例如本公司承担了部分费用或进行了代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可能需要与外包公司协商确定申报方式,避免重复申报或漏报。
- 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如果该员工有符合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需要及时在个税申报系统中进行采集和报送。员工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自行填报,也可以将相关信息提供给本公司财务人员,由财务人员在报税软件中进行采集和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