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牛账网 > 会计问答 > 账联分类

账联分类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调整,涉及到固定资产公...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调整,涉及到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一致时,什么情况下是用直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做调整,又什么情况下用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减去折旧金额去调整
我来答 关注问题 提问于2025年06月02日
回答 1
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调整中,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一致时的调整规则如下: 核心调整逻辑 1. 初始差额调整(取得投资时) ​ - 投资时点,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需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对净利润进行调整。 ​ - 原因:投资方认可的是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而被投资单位按账面价值核算折旧,导致双方对资产价值的认定存在差异,需先调整初始差额。 ​ 2. 后续折旧差额调整(持有期间) ​ - 在持有期间,需按**(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剩余使用年限**计算每年多计提的折旧额,用该折旧差额对净利润进行调整。 ​ - 原因:被投资单位按账面价值计提折旧,而投资方认为应按公允价值计提,因此每年需调整折旧差额对利润的影响。 举例说明 - 情景:A公司投资B公司,持有30%股权(权益法核算)。投资时B公司一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剩余使用年限5年,直线法折旧,无残值。 ​ - 调整步骤: ​ 1. 初始差额: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为50万元(150-100)。 ​ 2. 每年折旧差额:按公允价值每年应计提折旧30万元(150÷5),按账面价值计提20万元(100÷5),每年多计提10万元(30-20)。 ​ 3. 净利润调整:若B公司当年净利润为200万元,A公司需调减净利润10万元,按调整后净利润190万元确认投资收益(190×30%)。 总结 - 初始调整:用“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的差额,反映资产价值认定差异; ​ - 后续调整:用“(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剩余年限”的折旧差额,反映每年折旧对利润的影响。 两者结合,确保投资方按公允价值口径核算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
更多
0
讨论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黑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西藏
  • 内蒙古
获取验证码
热门问答
0/9)
发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