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文老师
回答于04月27日
金牌答疑老师
(推眼镜,拿起圆珠笔在草稿纸上画分录)嗯,这种情况在实务中挺常见的。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关键点:
1. 报销部门填写原则:总经办可以作为报销主体,但要看费用性质是否与该部门职能匹配。比如生产相关的配件采购,严格来说应该归生产部门,但实际中很多小企业会统一走管理层部门。
2. 具体费用分析:
- 水管配件:建议直接计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消耗",部门写生产车间更准确。若坚持走总经办,可备注"代生产部报销",但税局稽查时可能要求调整。
- 员工福利餐费:必须通过职工福利费核算,部门写总经办没问题,但需附福利发放清单(建议用表格列人员名单)。
- 搬运费:若属于销售发货环节,应计入"销售费用-装卸费",部门写销售部或仓储部;若临时请人帮忙,用总经办也可以,但最好在摘要注明"销售发货搬运"。
3. 风险提示:
- 董事会成员同时担任多职的情况下,工资薪金要按各自岗位分别核算(比如厂长工资走生产成本,总经理工资走管理费用)
- 所有涉及老板亲属的报销,务必要有经手人签字+验收人(建议设置库房管理员岗,哪怕由出纳兼任)
- 福利费需按工资总额14%计提,超额部分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从抽屉拿出凭证样本)看这个上个月给税务检查时的调整案例:他们把车间维修费全挂总经办,结果被要求重分类。建议你们设置辅助核算项目,比如"部门:总经办-代生产部",这样既符合报销习惯又满足核算要求。记住,附件里一定要有用品清单和入库单,哪怕是老板自己买的,也要补个签字验收手续。
(推眼镜,拿起圆珠笔在草稿纸上画分录)嗯,这种情况在实务中挺常见的。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关键点:
1. 报销部门填写原则:总经办可以作为报销主体,但要看费用性质是否与该部门职能匹配。比如生产相关的配件采购,严格来说应该归生产部门,但实际中很多小企业会统一走管理层部门。
2. 具体费用分析:
- 水管配件:建议直接计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消耗",部门写生产车间更准确。若坚持走总经办,可备注"代生产部报销",但税局稽查时可能要求调整。
- 员工福利餐费:必须通过职工福利费核算,部门写总经办没问题,但需附福利发放清单(建议用表格列人员名单)。
- 搬运费:若属于销售发货环节,应计入"销售费用-装卸费",部门写销售部或仓储部;若临时请人帮忙,用总经办也可以,但最好在摘要注明"销售发货搬运"。
3. 风险提示:
- 董事会成员同时担任多职的情况下,工资薪金要按各自岗位分别核算(比如厂长工资走生产成本,总经理工资走管理费用)
- 所有涉及老板亲属的报销,务必要有经手人签字+验收人(建议设置库房管理员岗,哪怕由出纳兼任)
- 福利费需按工资总额14%计提,超额部分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从抽屉拿出凭证样本)看这个上个月给税务检查时的调整案例:他们把车间维修费全挂总经办,结果被要求重分类。建议你们设置辅助核算项目,比如"部门:总经办-代生产部",这样既符合报销习惯又满足核算要求。记住,附件里一定要有用品清单和入库单,哪怕是老板自己买的,也要补个签字验收手续。
更多
曦月老师
回复
希文老师
04月15日
在会计处理上,小规模纳税人享受季度30万的增值税优惠政策时,如果实际发生的销项税额超过了这个优惠额度,那么超出的部分需要正常缴纳增值税。
假设你的销项税额享受了季度30万的优惠,但账面上仍然有余额,这可能是因为某些交易记录或凭证存在问题。为了调平“应交税费”账户,使其余额为零,可以考虑以下步骤:
1. 核对账目
首先,仔细核对所有相关账目和凭证,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的记录。
2. 调整分录
根据核对结果,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分录。例如:
# 调整销项税额
如果发现多计了销项税额,则需要冲减相应金额。例如,多计了24356.82 - 22687.47 = 1669.35元,则需做如下分录:
```plaintext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69.35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669.35
```
# 调整已交税金
如果发现少计了已交税金,则需要补记相应金额。例如,少计了11982.16 - 11982.16 = 0元,则无需调整。
3. 确保余额为零
经过上述调整后,再次核对各明细科目和总余额,确保其为零。如果仍存在差异,继续查找原因并进行调整。
关于营业外收入
享受了优惠的销项税额通常不直接调整到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一般包括非经常性的收益,如罚款收入、捐赠收入等。销项税额的调整应通过正常的会计科目进行处理,而不是直接转入营业外收入。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逐步调平“应交税费”账户,使其余额为零。在实际操作中,务必仔细核对每一笔交易记录和凭证,确保账目准确无误。享受了优惠的销项税额不应直接调整到营业外收入,而应通过正常的会计科目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