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原理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 。它本质上是一种资产,因为是企业预先支付,未来期间受益的支出。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要对其进行列报。
2. 关于一年内摊销金额列报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的原因
- 资产负债表列报要求:资产负债表要按照流动性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分类列报。虽然长期待摊费用整体属于非流动资产,但其中一年内将要摊销完毕的部分,其经济利益将在未来一年内流入企业(表现为未来一年不用再额外支付相关费用,相当于一种经济利益的节省 ),具有了流动资产的特征。
- 与费用区分:这里说的“一年内摊销的金额”在列报时,只是将长期待摊费用中短期内(一年内)要转化为费用的这部分金额,从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中分离出来,单独列示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费用。真正在进行摊销时,才会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等,假设是办公楼装修摊销,受益对象为行政管理部门 ),贷记“长期待摊费用”。例如本题中办公楼装修预计摊销期60个月,每月摊销额 = 4500000÷60 = 75000元,1 - 12月累计摊销75000×12 = 900000元,这900000元在资产负债表日就应从长期待摊费用中分离出来,列示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而剩余的长期待摊费用摊余金额 = 4500000 - 900000 = 3600000元,继续列示在“长期待摊费用”项目。
所以,一年内摊销的金额列示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是基于资产负债表流动性分类列报的要求,且与真正摊销计入费用的环节是不同的概念。
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原理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 。它本质上是一种资产,因为是企业预先支付,未来期间受益的支出。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要对其进行列报。
2. 关于一年内摊销金额列报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的原因
- 资产负债表列报要求:资产负债表要按照流动性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分类列报。虽然长期待摊费用整体属于非流动资产,但其中一年内将要摊销完毕的部分,其经济利益将在未来一年内流入企业(表现为未来一年不用再额外支付相关费用,相当于一种经济利益的节省 ),具有了流动资产的特征。
- 与费用区分:这里说的“一年内摊销的金额”在列报时,只是将长期待摊费用中短期内(一年内)要转化为费用的这部分金额,从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中分离出来,单独列示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费用。真正在进行摊销时,才会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等,假设是办公楼装修摊销,受益对象为行政管理部门 ),贷记“长期待摊费用”。例如本题中办公楼装修预计摊销期60个月,每月摊销额 = 4500000÷60 = 75000元,1 - 12月累计摊销75000×12 = 900000元,这900000元在资产负债表日就应从长期待摊费用中分离出来,列示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而剩余的长期待摊费用摊余金额 = 4500000 - 900000 = 3600000元,继续列示在“长期待摊费用”项目。
所以,一年内摊销的金额列示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是基于资产负债表流动性分类列报的要求,且与真正摊销计入费用的环节是不同的概念。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