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啊,这种情况税费的处理可以这样来考虑。
### 一、关于税费的归属问题
1. 增值税处理
- 由于本季度开票小于30万免税,所以这部分应收账款对应的增值税是免征的。在会计处理上,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的增值税,不需要单独确认销项税额。
- 当发生销售业务时,直接按照含税价款确认收入。在你的例子中,应收账款是含税2000元,利润表中不含税收入是1980.2元,差额19.8元(2000 - 1980.2)就是免征的增值税额。
2. 税费的记录位置
- 这部分免征的增值税不需要在账务中单独设置科目来记录税费。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它没有实际缴纳,也不构成企业的成本或费用。
### 二、账务调整情况
1. 如果已经做了部分账务处理
- 假如之前错误地将应收账款按不含税金额入账,且没有考虑增值税的情况。现在需要把应收账款调整为含税金额2000元,同时调整收入金额。具体分录可以是(假设之前收入确认的分录有误):
- 借:应收账款\(19.8\)(补记增值税差额部分)
贷:主营业务收入\(19.8\)(调整收入为含税金额)
2. 正确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应该是
- 发生销售业务时,直接按照含税价款确认收入和应收账款。分录如下:
- 借:应收账款\(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980.2\)
其他收益 - 减免税款\(19.8\)(这里设置“其他收益 - 减免税款”科目主要是为了清晰反映免税的税额情况,不过在实际简单处理中,也可以不单独设置这个科目,直接通过主营业务收入调整)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收账款就按照含税金额2000元列示;在利润表中,收入就按照不含税收入1980.2元列示,免征的增值税部分不影响利润表的其他项目,因为实际上没有产生税费成本。
学员啊,这种情况税费的处理可以这样来考虑。
一、关于税费的归属问题
1. 增值税处理
- 由于本季度开票小于30万免税,所以这部分应收账款对应的增值税是免征的。在会计处理上,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的增值税,不需要单独确认销项税额。
- 当发生销售业务时,直接按照含税价款确认收入。在你的例子中,应收账款是含税2000元,利润表中不含税收入是1980.2元,差额19.8元(2000 - 1980.2)就是免征的增值税额。
2. 税费的记录位置
- 这部分免征的增值税不需要在账务中单独设置科目来记录税费。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它没有实际缴纳,也不构成企业的成本或费用。
二、账务调整情况
1. 如果已经做了部分账务处理
- 假如之前错误地将应收账款按不含税金额入账,且没有考虑增值税的情况。现在需要把应收账款调整为含税金额2000元,同时调整收入金额。具体分录可以是(假设之前收入确认的分录有误):
- 借:应收账款\(19.8\)(补记增值税差额部分)
贷:主营业务收入\(19.8\)(调整收入为含税金额)
2. 正确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应该是
- 发生销售业务时,直接按照含税价款确认收入和应收账款。分录如下:
- 借:应收账款\(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980.2\)
其他收益 - 减免税款\(19.8\)(这里设置“其他收益 - 减免税款”科目主要是为了清晰反映免税的税额情况,不过在实际简单处理中,也可以不单独设置这个科目,直接通过主营业务收入调整)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收账款就按照含税金额2000元列示;在利润表中,收入就按照不含税收入1980.2元列示,免征的增值税部分不影响利润表的其他项目,因为实际上没有产生税费成本。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