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给你讲讲纳税总额的取数方法。
### 一、电子税务局查询
1. 操作路径:登录电子税务局→【我要办税】→【证明开具】→选择【税收完税证明】→设定期间(如1.1 - 12.31)→勾选【汇总开具】→【查询】→【全选】→导出数据。
2. 注意事项:导出数据后,加总“实缴金额”列,同时剔除“个人所得税”“滞纳金”等非统计项,即可得到纳税总额。
### 二、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取数
1. 科目余额表取数法(适合手工账企业):进入财务系统→科目余额表→筛选“应交税费”科目。实际纳税总额 = ∑(应交税费科目借方发生额)。统计时要注意选择1 - 12月完整会计期间,且必含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附加税(城建/教育/地方教育附加)、印花税等税种,但需排除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社保公积金以及滞纳金/罚款。
2. 现金流量表取数法(适合财务系统完善企业):查看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支付的税费”项目。可直接取用“本年累计”数据,但需人工复核是否包含个税/滞纳金,并与科目余额表数据交叉验证,确保误差小于1%。
### 三、工商年报相关
纳税总额一般可从工商年报中的财务报表中的税金科目中获取,包括所得税、增值税、车船税、印花税、消费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营业税等。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纳税总额取数方法,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问我。
我来给你讲讲纳税总额的取数方法。
一、电子税务局查询
1. 操作路径:登录电子税务局→【我要办税】→【证明开具】→选择【税收完税证明】→设定期间(如1.1 - 12.31)→勾选【汇总开具】→【查询】→【全选】→导出数据。
2. 注意事项:导出数据后,加总“实缴金额”列,同时剔除“个人所得税”“滞纳金”等非统计项,即可得到纳税总额。
二、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取数
1. 科目余额表取数法(适合手工账企业):进入财务系统→科目余额表→筛选“应交税费”科目。实际纳税总额 = ∑(应交税费科目借方发生额)。统计时要注意选择1 - 12月完整会计期间,且必含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附加税(城建/教育/地方教育附加)、印花税等税种,但需排除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社保公积金以及滞纳金/罚款。
2. 现金流量表取数法(适合财务系统完善企业):查看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支付的税费”项目。可直接取用“本年累计”数据,但需人工复核是否包含个税/滞纳金,并与科目余额表数据交叉验证,确保误差小于1%。
三、工商年报相关
纳税总额一般可从工商年报中的财务报表中的税金科目中获取,包括所得税、增值税、车船税、印花税、消费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营业税等。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纳税总额取数方法,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问我。
更多
木森老师
回复
曦月老师
2025年07月01日
针对你提出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和税务规定,以下是具体解答:
---
一、原单位申报时能否扣除个人社保部分?
答:可以扣除,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1. 社保缴纳与工资发放需匹配
- 原单位在申报个税时,若该员工5月的工资由原单位发放,且社保由你公司缴纳(即使员工6月转入),需确保原单位在申报5月个税时,实际扣除并申报了个人社保部分。
-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社保个人部分属于专项扣除,应在计算税额时从工资中扣除。若原单位未实际缴纳社保或未扣除,则不能在个税申报中扣除。
2. 合规性要求
- 社保和个人部分的扣除需基于真实的劳动关系和实际缴纳记录。若原单位仅“代缴”社保但未实际承担费用(例如费用由你公司承担),可能被认定为不合规,存在税务风险。
- 建议原单位和你公司明确社保费用的承担方,并保留好缴费凭证和协议,以备税务核查。
---
二、你单位本月(6月)是否需申报个税?
答:无需申报,但需注意以下情况:
1. 税款所属期原则
- 个税按“实际发放工资”的时间申报,税款所属期为发放工资的月份。
- 该员工5月工资由原单位发放,原单位应在6月申报5月所属期的个税,与你公司无关。
- 你公司仅需在7月申报6月所属期的个税(若6月发放工资),若无员工在6月发放工资,则无需申报。
2. 特殊情况处理
- 若你公司6月未发放工资,但存在其他收入(如报销、补贴等),需判断是否属于应税所得。若无应税所得,可进行“零申报”。
- 若员工6月无工资但社保由你公司缴纳,不影响个税申报,但需确保社保申报与个税申报逻辑一致(例如:社保增员时间与工资发放时间匹配)。
---
三、操作建议
1. 与原单位沟通确认
- 确认原单位在申报5月个税时,已正确扣除个人社保部分,并提供申报凭证。
- 若原单位未扣除,需及时补充申报或调整,避免员工税负增加。
2. 你公司6月个税处理
- 若6月无员工发放工资,无需申报个税;若有其他应税收入(如股东借款、利息等),需单独申报。
- 若6月有员工发放工资,需在7月正常申报,并确保社保和个人部分匹配。
3. 长期合规建议
- 避免“工资与社保分离”的情况,尽量确保工资发放单位与社保缴纳单位一致,以降低税务风险。
- 留存好社保缴费凭证、工资发放记录和个税申报记录,以备税务核查。
---
总结
- 原单位:可扣除5月工资对应的个人社保部分,但需确保社保真实缴纳且费用承担合规。
- 你公司:6月无需申报个税(若无员工发放工资),但需关注社保增员与工资发放的逻辑一致性。
- 关键原则:个税按实际发放工资申报,社保扣除需基于真实缴纳记录,两者需严格区分责任主体。
如有进一步疑问,建议提供具体工资和社保时间线,以便更精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