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给你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增值税申报主表第2栏“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是系统根据开票金额自动带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修改。实际上,这个栏目需要反映的是当期全部的应税销售额,包括未开票的部分。因此,如果你公司存在未开票销售额,并且已经在附表一中填写了这部分收入,那么主表的第2栏确实需要修改为所有收入(即开票销售额+未开票销售额)的金额。
具体来说,操作步骤如下:
1. 在附表一中填写未开票销售额:找到对应的未开具发票栏次,将不含税销售额和税额分别填入相应列次。这一步你已经完成了。
2. 修改主表第2栏:手动将第2栏的金额修改为开票销售额与未开票销售额之和。这样,主表第2栏就正确反映了当期的全部应税销售额。
3. 核对数据一致性:确保附表一中的销售额和税额合计数与主表相关栏目的数据一致,避免出现数据不匹配的情况。
4. 注意比对规则:根据增值税申报的比对规则,当期开具发票的金额、税额合计数应小于或等于当期申报的销售额、税额合计数。因此,在修改主表第2栏时,要确保这一规则得到满足。
通过以上步骤,你就可以正确地完成增值税申报主表的填写了。希望这个解答能帮到你!
我来给你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增值税申报主表第2栏“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是系统根据开票金额自动带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修改。实际上,这个栏目需要反映的是当期全部的应税销售额,包括未开票的部分。因此,如果你公司存在未开票销售额,并且已经在附表一中填写了这部分收入,那么主表的第2栏确实需要修改为所有收入(即开票销售额+未开票销售额)的金额。
具体来说,操作步骤如下:
1. 在附表一中填写未开票销售额:找到对应的未开具发票栏次,将不含税销售额和税额分别填入相应列次。这一步你已经完成了。
2. 修改主表第2栏:手动将第2栏的金额修改为开票销售额与未开票销售额之和。这样,主表第2栏就正确反映了当期的全部应税销售额。
3. 核对数据一致性:确保附表一中的销售额和税额合计数与主表相关栏目的数据一致,避免出现数据不匹配的情况。
4. 注意比对规则:根据增值税申报的比对规则,当期开具发票的金额、税额合计数应小于或等于当期申报的销售额、税额合计数。因此,在修改主表第2栏时,要确保这一规则得到满足。
通过以上步骤,你就可以正确地完成增值税申报主表的填写了。希望这个解答能帮到你!
更多
金田老师
回复
木森老师
2025年05月28日
如果工资为15000元,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
1.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假设没有专项扣除(如社保、公积金等)和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 - 起征点 = 15000 - 5000 = 10000 元
---
2. 查找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综合所得税率表,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元时,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元。
---
3. 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应缴个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10000 × 10% - 210 = 1000 - 210 = 790 元
---
4. 最终结果
在不考虑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的情况下,工资15000元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790元。
---
5. 如果有专项扣除或专项附加扣除
如果个人有专项扣除(如社保、公积金等)或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例如:
- 假设专项扣除为2000元,专项附加扣除为2000元,则:
应纳税所得额 = 15000 - 5000 - 2000 - 2000 = 6000 元
此时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
应缴个税 = 6000 × 3% - 0 = 180 元
因此,实际应缴个税会根据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金田老师
回复
木森老师
2025年05月28日
根据你提供的收入情况,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首先,将所有收入相加得到总收入:
6500(基本工资) + 1000(绩效) + 500(全勤) = 8000 元
然后,减去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目前为5000元):
8000 - 5000 = 3000 元
这3000元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2. 查找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
3. 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将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
3000 × 3% - 0 = 90 元
4. 最终结果
因此,对于月收入8000元(其中基本工资6500元,绩效1000元,全勤500元),在不考虑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的情况下,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90元。
请注意,如果个人有符合条件的专项扣除(如社保、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租金、赡养老人等)或其他扣除,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会相应减少,从而可能降低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金田老师
回复
木森老师
2025年05月28日
个人所得税是按月计算、按月缴纳的,而不是等到年底一起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等),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也就是说,单位在发放工资时,会按规定从员工工资中代扣个人所得税,并在次月15日内缴入国库。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也是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期代扣代缴税款,不得结算。而对于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等,可能需要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在年度终了后办理汇算清缴。但就常见的工资、薪金所得而言,是个税按月缴纳。
莎莎老师
回复
金**师
05月16日
同学,你这想法可不对啊。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余额为0,说明清理过程中的收入和费用已经刚好抵消了,这时候就不需要再做分录结转营业外支出了。
要是“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是借方余额,那意味着清理过程中费用大于收入,出现了亏损,这才需要把亏损的部分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转到“营业外支出”里去,分录就是借“营业外支出”,贷“固定资产清理”。要是贷方余额,那就是收入大于费用,有盈利,得把盈利部分转到“营业外收入”里,分录是借“固定资产清理”,贷“营业外收入”。
现在你科目余额都是0了,再去做这个分录的话,不就又把平了的账给弄不平衡了嘛。咱做会计的,就得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来,不能随便乱做分录,不然账目就乱套了。
莎莎老师
回复
金**师
05月16日
我跟你说,固定资产清理表面平了,那可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了,这营业外支出啊,还得根据具体情况来结转。
一般来说,在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咱们会把所有跟这次清理相关的收入和费用都先记到“固定资产清理”这个科目里。等到最后结算的时候,如果“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后是借方余额,那就意味着这次清理亏了,得把这部分亏损结转到“营业外支出”里去,这样利润表上才能准确反映这笔损失。反过来,如果是贷方余额,那就是赚了,得结转到“营业外收入”里。
但你说的“表面平了”,可能只是暂时看起来收支平衡,或者有些账还没处理完,比如还有一些清理费用没付,或者残料收入还没到账,又或者保险赔偿还没收到,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其实还不能算真的平了。这时候,咱们得把这些都处理清楚,确保所有该记的都记了,该收的都收了,再来看是不是真的平了。如果最后还是不平,那就按照上面说的,根据余额方向结转到“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里去。
所以啊,别被表面的平衡给迷惑了,得仔细检查,确保每一步都处理到位,这样才能保证账务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