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必备会计公式汇总|高频考点精讲
来源:牛账网 作者:樱桃子老师 阅读人数:10860 时间:2025-10-24
在备考2026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过程中,《经济法基础》作为两门必考科目之一,虽然以法律条文为主,但其中仍包含大量与会计实务密切相关的计算类知识点。掌握这些常用会计公式,不仅有助于理解相关法规的适用逻辑,更能有效应对考试中的综合题和计算分析题。以下将对《经济法基础》中涉及的核心会计公式进行系统梳理,助力考生高效复习。
一、增值税相关计算公式
增值税是《经济法基础》的重点内容,其计算贯穿于多个章节,尤其是应纳税额的计算,常以选择题或不定项选择题形式出现。
1.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
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
其中销项税额 = 不含税销售额 × 适用税率
进项税额需符合抵扣条件,如取得合法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2.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
应纳税额 = 含税销售额 ÷ (1 + 征收率) × 征收率
目前小规模纳税人普遍适用3%的征收率,部分行业可享受1%优惠税率(依据最新政策调整)。
3. 进口环节增值税计算
组成计税价格 = 关税完税价格 + 关税 + 消费税
应纳增值税 = 组成计税价格 × 增值税税率
二、消费税计算公式
消费税针对特定消费品征收,计算方式因征税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
1. 从价定率计税
应纳税额 = 销售额 × 比例税率
注意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2. 从量定额计税
应纳税额 = 销售数量 × 单位税额
适用于啤酒、黄酒、成品油等。
3. 复合计税(从价+从量)
应纳税额 = 销售额 × 比例税率 + 销售数量 × 单位税额
适用于卷烟、白酒等商品。
4.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代收代缴税款
组成计税价格 = (材料成本 + 加工费) ÷ (1 - 比例税率)
应代收代缴消费税 = 组成计税价格 × 比例税率
三、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是《经济法基础》中计算难度较高的部分,需掌握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逻辑。
1.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会计利润 + 纳税调增项目 - 纳税调减项目
常见调增项目超标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罚款支出等;
常见调减项目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股息红利等。
2. 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所得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25%(基本税率)
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优惠税率,需结合当年政策判断。
四、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在考试中多以居民个人综合所得为主,需掌握年度汇算清缴的基本计算逻辑。
1.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 年度收入额 - 60000元(基本减除费用)-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其他依法确定的扣除
其中专项扣除包括“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等六项。
2. 应纳税额计算(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税率采用七级超额累进,最高税率为45%。
3. 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扣预缴
劳务报酬每次收入 ≤ 4000元,减除800元;>4000元,减除20%,再按20%-40%三级超额累进税率预扣。
稿酬所得收入减除20%费用后,再减按70%计入收入额。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减除20%费用后,按20%税率计算。
五、其他常见计算公式
1. 资源税
从价计征应纳税额 = 销售额 × 适用税率
从量计征应纳税额 = 销售数量 × 单位税额
2. 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 = 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 × 适用单位税额
3. 房产税
从价计征年应纳税额 = 房产原值 × (1 - 扣除比例) × 1.2%
从租计征年应纳税额 = 租金收入 × 12%
4. 印花税
应纳税额 = 计税金额 × 适用税率
不同合同类型适用不同税率,如借款合同0.005%,购销合同0.03%。
掌握上述会计公式,是理解《经济法基础》中税收法律制度的关键。建议考生在记忆公式的同时,结合典型例题进行练习,明确各项扣除标准、税率适用及计算顺序。通过反复巩固,能够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完成相关计算,提升整体得分能力。
2026年初级会计考试备考一步到位,海量干货资料前100名免费领取,高频考点、历年真题、教学讲义、电子课件等等资料应有尽有。备考时间有限,资料领取名额有限,有质有量资料多多,多学不累成绩优优,赶紧点击领取吧。
资料三:初级经济法+会计实务常考公式!
资料四:满满干货!初级经济法三色笔记
最后提醒各位:想千万次不如行动一次(去听课>>)!与其被别人卷,还不如卷别人!快来开始学习!!!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