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老师
回复
木棉老师
10月29日
✅ 全部附件应附在记-10 和 记-11 两个凭证后面,合并装订。
---
📌 具体操作建议:
1. 将所有原始凭证复印件(错误凭证、银行回单、工资表等)打印或复印
2. 在首页标注:
> “更正2023年12月误列管理费用说明”
> “原凭证号:记-11(1/1),已冲销并补记应付职工薪酬”
3. 装订时:
- 把这些资料作为“附件”放在 记-10 和 记-11 的后面
- 或者单独做一个“更正凭证附件册”,在凭证后注明:“详见附件”
---
✅ 审计要求:
- 更正性凭证必须有完整证据链
- 单独一张凭证无法解释业务真实性
- 所有支持材料必须与更正分录对应
---
🔍 小贴士:
> 不要只附在其中一个凭证上。记-10 是冲红,记-11 是补记,两者是连贯动作,附件统一附在两笔凭证之后即可。
---
✅ 结论:所有原始凭证和说明文件,统一附在记-10 和 记-11 后面,形成完整的更正凭证包。
小智老师
回复
木棉老师
10月29日
✅ 需要附原始凭证,且必须齐全。
---
📌 原因:
- 记-10(冲红)和记-11(补记)属于更正性凭证,审计部门会重点检查。
- 仅凭系统分录无法证明业务真实性,必须提供原始依据。
---
✅ 应附的原始凭证包括:
1. 原错误凭证复印件(如:记-11(1/1)),注明“此为错误凭证”
2. 工资发放表或银行转账回单(证明实际支付96,000元)
3. 工资计提凭证(如有,可辅助说明前期已计提)
4. 更正说明文件(可手写或打印):
> “因2023年12月误将已计提工资重复列支管理费用,现予以冲销并补记应付职工薪酬。经核实,该笔款项为太平店项目人员工资,已于当月发放。”
---
🔍 审计关注点:
- 是否存在重复列支?
- 支付是否真实?
- 是否有虚构支出风险?
所以,不附原始凭证等于无效更正,民政局查账时可能直接认定为会计差错未整改。
---
✅ 总结:
> 记-10 和 记-11 必须附原始凭证 + 更正说明,否则不合规。建议装订在当月凭证后,并标注“更正2023年12月错误凭证”。
小智老师
回复
木棉老师
10月29日
✅ 你的处理 基本正确,但需要说明清楚逻辑。
---
📌 背景回顾:
原凭证(2023年12月)错误地将 已计提的工资 又重复记了一次“发放”分录,导致管理费用多计了96,000元。
你现在的操作是:
- 记-10:冲销原错误的“管理费用”和“银行存款”(红字冲回)
- 记-11:补记正确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
✅ 正确性分析:
1. 记-10 冲红分录
- 借:管理费用-限定性费用-太平店项目工资 -96,000.00(红字)
- 贷:银行存款 -96,000.00(红字)
→ ✔️ 正确!冲掉错误支出
2. 记-11 补记分录
-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 96,000.00
- 贷:银行存款 96,000.00
→ ✔️ 正确!反映实际支付行为,不重复计入费用
---
⚠️ 注意事项:
- 摘要要写清楚:
如:“冲销23年12月重复列支工资费用”、“补记发放工资,冲减管理费用”
- 附件建议补充:
原错误凭证编号(如:记-11(1/1)),以及工资表、银行转账单等原始资料,便于审计追踪。
- 财务逻辑说明:
工资应先计提:
```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
发放时再支付:
```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
你这次是纠正了“发放时又重复记成费用”的错误,处理得当。
---
✅ 结论:
你的两笔凭证 可以使用,完全合规。
只要确保摘要清晰、附件齐全,审计不会有问题。
小智老师
回复
木棉老师
10月29日
✅ 可以,且已优化正确。
你现在的凭证(记-5 和 记-6)处理如下:
- 记-5:冲销原错误分录(原误记为“筹资费用-利息收入”),用红字冲回,金额22.43,科目正确。
- 记-6:补记正确分录,使用 “其他收入——利息收入”,贷方银行存款负数,逻辑清晰。
✅ 关键点确认:
1. 科目使用正确:
- “其他收入——利息收入” 是标准明细科目,符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要求。
- 不再使用“筹资费用”记录收入,避免混淆。
2. 金额对冲合理:
- 冲红和补记金额一致,借贷平衡,无差错。
3. 摘要清晰:
- “更正3月误记筹资费用,补记其他收入” —— 表述清楚、合规。
---
🟩 建议补充:
- 附件中附上原始银行结息单据或说明,注明原错误凭证编号(如:记-3),便于审计追溯。
- 若系统支持辅助核算,在“其他收入”下勾选“非限定性收入”属性即可。
---
✅ 结论:
你的这个操作 完全正确,可以直接入账,无需修改。
小智老师
回复
木棉老师
10月29日
✅ 可以,但建议优化科目使用。
你做的两笔凭证(记-5 和 记-6)逻辑正确:
- 记-5:冲销原错误分录(借:银行存款 22.43,贷:筹资费用-利息收入)
- 记-6:补记正确分录(借:其他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22.43,贷:银行存款 -22.43)
但注意:
❌ 问题点:
1. “其他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是二级科目吗?
- 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其他收入”是总账科目,其下可设明细,如“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 “非限定性收入”不是二级科目,而是收入的性质分类,通常在报表或辅助核算中体现,不应直接作为科目层级使用。
---
✅ 正确做法:
# 方法一(推荐):
使用 “其他收入——利息收入” 科目,系统自动归类为非限定性收入即可。
```text
记-6 分录:
借:其他收入——利息收入 22.43
贷:银行存款 -22.43
```
摘要:更正3月误记筹资费用,补记利息收入
> 注:如果系统支持辅助核算,在“其他收入”下选择“非限定性收入”属性即可,无需写成二级科目。
---
# 方法二(若系统限制):
如果你必须用“非限定性收入”作为子项,应写为:
```text
借:其他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22.43
贷:银行存款 -22.43
```
但此时需确认该科目是否已设置为“其他收入”的明细,并且不影响年报编制。
---
总结:
- ✅ 你的冲红和补记操作正确。
- ❌ 不建议将“非限定性收入”作为二级科目直接使用。
- ✅ 推荐使用 “其他收入——利息收入”,并确保在财务软件中标注为“非限定性收入”。
- 摘要写清楚:“更正3月误记筹资费用,补记利息收入”即可。
竹子老师
回复
小**师
10月24日
预收房费时贷增负债;结算消费时借减负债转收入。这是用负债科目过渡核算预收款与实际消费的匹配过程。
竹子老师
回复
小**师
10月24日
客房先收款计负债(贷预收),消费后转收入(借预收冲抵),体现“先收后用”的资金流向。分录本质是将预收款逐步释放为已实现的收入,保持账务勾稽关系。
竹子老师
回复
小**师
10月24日
这是权责发生制下的账务处理逻辑:贷记“预收账款”(负债科目)体现未履约的收款义务;借记同一科目则用于实际结算时冲减负债余额,二者方向相反但对应同一经济业务。
小智老师
回复
木棉老师
10月29日
1. 关于你做的凭证是否可以:
✅ 可以。
你做的两笔凭证(冲红 + 补记)完整、正确,符合会计更正原则。摘要清晰说明了“更正误记预收账款,补记应收账款”,且金额对冲清楚,附件建议补充原错误凭证编号和说明。
---
2. 民办非企业银行结息分录怎么写?
你提供的凭证是 “利息收入” 但科目用了“筹资费用-非限定性费用-利息”,这是错误的!
👉 正确处理如下:
✅ 正确分录:
```
借:银行存款 22.43
贷:其他收入——利息收入(或“筹资费用——非限定性收入——利息收入”) 22.43
```
> 注: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银行存款利息属于非限定性收入,应计入“其他收入”或“筹资费用—非限定性收入—利息收入”(视单位具体科目设置),不能计入费用类科目。
---
❌ 错误点说明:
你原凭证中:
- 科目:“筹资费用-非限定性费用-利息” → 这是费用类,不能用来记录利息收入。
- 借方写负数 → 不规范,应为正数贷记收入。
---
✅ 正确做法:
- 删除原凭证
- 新增一张凭证,日期为 2024年3月31日
- 科目:
- 借:银行存款 22.43
- 贷:其他收入——利息收入(或“筹资费用——非限定性收入——利息收入”) 22.43
- 摘要:“银行结息收入”
- 附件:银行回单或利息清单
---
总结:
- 冲红+补记应收的操作 ✔️ 正确
- 利息收入必须记入收入类科目,不能记成费用 ❌
- 民办非企业利息收入一般归入“其他收入”或“筹资费用—非限定性收入”
小智老师
回复
木棉老师
10月29日
冲红分录已做,现在需补记正确的分录:
借:应收账款-襄阳市樊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50,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0
摘要写:“更正2024年2月误记预收账款,补记应收款项” 或 “补记应收款—文化局项目款”。
注意:凭证日期用2025年10月,与冲红凭证对应,附件注明原错误凭证编号。
小智老师
回复
木棉老师
10月29日
可以。你做的冲红凭证正确,摘要写“更正24年1月错误凭证”清晰合理,金额用负数表示红字,符合会计规范。
只需确保附件中附上原错误凭证编号和说明即可,便于审计追溯。
小智老师
回复
木棉老师
10月29日
冲红分录应写在2024年10月账上,摘要写:“冲销2024年1月误记水费支出”或“更正前期错误凭证(2024年1月)”。
借:管理费用-办公费 20.00(红字)
贷:其他应付款-法人 20.00(红字)
注意:凭证日期填2024年10月,附件注明原凭证编号和冲红原因。
小智老师
回复
木棉老师
10月29日
单独归集需按会计期间分册装订,在封面注明“补记2023年业务”,凭证日期如实写23年并标注补做原因,与当期账目物理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