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老师
回复
菠萝
04月24日
对,你的思路是对的。
既然车间给不了确切完工进度,按投产比例分摊是比较务实的办法。对于本月成品入库的单价,通过合理分摊能降下来,让成本更贴合实际。
那些留在加工, 在产企业, ) ) ) ),(\())
金田老师
回复
莎**师
04月14日
在报税过程中,关于员工工资和老板(或企业主)工资是否可以为零的问题,需要分情况讨论:
### 员工工资
1. 可以为零的情况:
- 如果当月确实没有发放工资,那么在个税申报时,该员工的工资可以填零。这通常表示该员工在当月没有获得工资收入。
2. 注意事项:
- 即使员工当月没有工资收入,但如果有其他应税收入(如兼职收入、投资收益等),则仍需依法申报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 长期零申报工资可能会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因此建议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申报。
### 老板工资
1. 一般情况下:
- 对于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负责人以及合伙企业合伙人,其工资薪金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税前扣除。这意味着,这些企业主的工资在报税时并不作为成本费用来扣除。
- 对于公司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股东,如果他们不在公司工作且不领取工资,或者虽然在公司任职但自愿放弃工资,那么在报税时,他们的工资可以为零。但这种情况需要谨慎处理,因为如果存在劳动关系而未支付工资,可能会引发劳动纠纷或税务问题。
2. 特殊情况:
- 如果老板同时是公司的正式员工并且实际领取了工资,那么这部分工资应当正常申报并计入企业所得税的扣除项目。
综上所述,无论是员工还是老板,在报税时关于工资是否可以为零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重要的是要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确保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
莎莎老师
回复
菠萝
04月24日
听你这么一说,情况确实有点棘手,不过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分析。
首先,正在加工没回来的那部分,绝对不能都算成品,这在会计处理上可不合规。你得先和老公司沟通,获取当前加工进度的详细情况,比如已经完成了多少工序、预计还需多少时间完成、目前投入的人工和制造费用大概占比等。
对于已经回来的成品,按照正常流程核算成本,原材料出库成本对应这部分成品所占的比例,加上相应的加工费,准确计算入库成本,这点没问题。
而对于那些仍在加工中的原材料,你要在账上将其列为“委托加工物资 - 在加工”之类的科目(具体科目可依据你公司财务制度细化),把已经发生的原材料成本、已产生的加工费以及预估后续还需发生的加工费,按合理比例暂估入账。比如说,根据加工进度,判断这部分在加工的原材料完成了整体加工任务的 40%,那相应的成本就暂估 40%进去,后续等加工完成回来,再调整剩下的 60%。
这样既能保证账上成本与实际业务进程相匹配,避免都算成品导致和统计入库数量不符,也能合理均衡成品单价,不让先回来的成品成本过高。
另外,你得和仓库、生产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一套清晰的跟踪机制,实时掌握每一批委托加工物资的状态,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就不会这么手忙脚乱了。
莎莎老师
回复
菠萝
04月24日
嘿,这新公司刚起步,账务处理上有点小麻烦正常。
对于月末没生产完的那部分,咱不能稀里糊涂就给它算成品里,得按在产品来处理。你先估算下这未完工部分的完工程度,比如人工成本按实际投入工时占预计总工时比例算,制造费用也按相同逻辑分摊,原材料就按实际领用没用完的量算,把这些明细都记清楚,在账上单独列出来,别跟成品混了。
成品单价受影响这事儿,你先把明确完工入库那部分的成本精准核算,按正常售价减去合理利润倒推成本,要是价差大,看看是不是费用分摊有偏差,调整下。未完工这部分等下月完工了,再把它之前预估的成本和下月新增成本一起算,保证整体成本准确。
统计成品数对不上,你得查仓库出入库记录、生产日报,从源头盯紧,以后每天或者每隔几天就核对一次,别等月底积一堆问题。这次先按在产品处理好账务,下月重点关注,有啥新情况随时找我,别愁,慢慢理顺就好了。
莎莎老师
回复
菠萝
04月24日
嗯,你这情况咱来捋一捋。
先说老公司,作为正常加工企业,账务处理得规范。每个月生产的时候,制造费用肯定得正常分摊,人工费也不例外。制造费用那些个设备折旧、车间水电费、辅料消耗啥的,按合理方法,比如按工时、产量比例分摊进生产成本里去,人工费就根据工时记录或者工资分配表,精准算到各批次产品成本中。给新公司加工那部分,单独归集成本,从原材料入库、加工耗时、人工投入,到完工交货,一路都得把账记清楚,最后结转成本,确认加工费收入,别忘了交税啊,增值税、所得税都得按规定来。
再讲讲新公司,账面上确实简单些,没有自己生产的那些繁杂成本。但收到老公司加工好的木材,得按约定价格入账,借“库存商品 - 木材”,贷“应付账款 - 老公司”之类的,付加工费时,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要是有资金往来利息、运输装卸费额外开销,也相应处理。虽说没制造费用、人工费这些生产成本,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该记还得记,比如你新公司人员工资、办公费、推广木材销售的费用,别乱了套。
俩公司账务得划清界限,别混一块,关联交易凭证、合同啥的都留好,税务稽查时候得经得起查,有啥疑问随时来找我,别自个儿闷头琢磨,容易出问题。
莎莎老师
回复
菠萝
04月24日
不客气,学员。咱做会计的,就是得灵活应对各种需求,内账给老板的报表就得接地气、实用。你按这思路去整,要是遇着具体填报问题,比如某个数据咋归类、咋算,随时来找我。好好干,经验都是这么一点点攒出来的,别愁!
莎莎老师
回复
菠萝
04月24日
没错,老板们通常没那么多时间去细究复杂的报表,就要直截了当。我刚刚给你那框架,你用的时候可以这样优化下:
销售那块,把大客户和重点产品销售额往前放,老板一眼就能瞅见核心业务的进账情况。成本支出按金额大小排,像房租、工资这些固定大头先列出来,让老板清楚钱都花哪儿去了。
库存状况别光写数字,要是某样东西库存积压或者缺货,简单备注下原因,比如“[商品名]积压,市场遇冷”“[材料名]缺货,供应商发货延迟”。
现金流务必精准,收入支出时间点写详细,老板能据此安排资金周转。利润汇总别光秃秃一个数,对比下去年同期或者上个周期,是涨是跌,大概啥原因,你心里门清,给老板提一句,比如“本月利润涨 X%,主要是[某热销产品]销量增上去了”。
有啥不懂的再问,实操几次你就懂怎么抓重点迎合老板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