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指的是企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收入总额。这个数额并不完全等同于会计利润,因为税会和会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某些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是限额扣除的,如业务招待费(税法规定按照实际发生额的60%税前扣除,且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广告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特殊行业30%,当年结转以后年度准予扣除部分)等。
因此,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在一定纳税年度内,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计算得出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以及各项扣除后的余额。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指的是企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收入总额。这个数额并不完全等同于会计利润,因为税会和会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某些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是限额扣除的,如业务招待费(税法规定按照实际发生额的60%税前扣除,且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广告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特殊行业30%,当年结转以后年度准予扣除部分)等。
因此,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在一定纳税年度内,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计算得出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以及各项扣除后的余额。
更多
金田老师
回复
曦月老师
2024年11月05日
在会计处理中,当开具发票并应交税销项后,需要将这部分税额转出至“未交增值税”科目。如果在申报时减去了分包款,导致缴纳的应交税费减少,那么减少的部分应该借记“主营业务成本”或相关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以下是具体的会计分录:
1. 确认销项税额时:
```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2. 减去分包款后,减少的应交增值税部分:
```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相关成本科目)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
这里的“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相关成本科目,取决于具体的业务情况和会计政策。如果分包款是与某个具体项目或合同相关的,那么减少的税额可能直接计入该项目的成本;如果是公司层面的分包款,则可能计入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适当的成本科目。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会计分录可能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会计政策有所不同。
金田老师
回复
曦月老师
2024年11月04日
小规模纳税人减去分包款后没有进项抵扣的情况,会计分录如下:
1. 确认分包款支出:
-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或其他相关成本科目)
-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解释:这一分录记录了分包款的实际支付情况。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税,因此分包款的全额计入成本。
2. 计算并确认减少的增值税额:
-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
-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相关收入科目的抵减部分)
解释:这一分录反映了因分包款减少而导致的销项税额的相应减少。虽然小规模纳税人不能直接抵扣进项税,但可以通过差额计税的方式减少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具体来说,就是将分包款从总销售额中扣除后,再按照适用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请注意,以上会计分录是基于一般性的税务和会计准则进行的简化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此外,由于税务政策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建议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参考最新的税务法规和会计准则。